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书画
 
 
吴派传人诸乐三
日期:2020-06-01 文章来源:湖州文史 浏览次数: 字号:[ ]

吴派传人诸乐三

/刘晓

 

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别署南屿山人,孝丰鹤鹿溪(今安吉塘浦)人。

父诸献庄,清光绪年间秀才,擅长诗文,好金石书画,以“耕读传家”为本,授徒乡里,不求仕进。诸乐三得父亲启蒙,诵习诗辞古文,酷爱金石书画,尤为仰慕吴昌硕的书

画篆刻。但因从小身体瘦弱,奉父命攻读医书,1919 年,就学于杭州中医专门学校,期间不忘诗书画印的学习,常与师友切磋学习。1920 年,转学至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得校长丁甘仁、儒医曹家达器重。在丁先生课后,诸乐三常去先生家中见习,抄写医方。学医之余,乐三对诗学情有独钟,参加曹家达创办的沧社活动,并得其亲授,诗风日趋成熟。在上海时与仲兄诸闻韵同住吉庆里吴昌硕家,除专心就读医学外,更倾心于书画艺术,并常常求教于吴昌硕,得其教诲。吴昌硕曾赠《佛手水仙图》并五律一首:“何药能医国?踌躇见性真。后天扶气脉,本草识君臣。鹤麓有源水,沪江无尽春。霜红寻到否?期尔一流人。”对诸乐三勉励有加,寄以深切厚望。与缶翁朝夕相处四年,得其亲授,悉心揣摩,深入堂奥,吴氏谓“乐三得我神韵”。

1922 年,因仲兄诸闻韵赴日考察,诸乐三代其在上海美专授课,得刘海粟校长好评。1923 年,上海美专成立中国画系,诸闻韵担任系主任,诸乐三成为上海美专最年轻的中国画系教授,教授花鸟、书法、篆刻课,以及后来的中国画论、诗词题跋等课。与陈师曾、潘天寿等并肩作战,他们所做的繁琐细碎的教学工作,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奠基工作,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中国画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诸乐三还先后担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及杭州国立艺专教授。

教学之余,诸乐三时向王一亭、朱强邨、诸宗元、冯君木、任堇叔等前辈请益,诗文书画造诣日进。1932 年协同诸闻韵组织“白社”,和同仁姜丹书、朱屺瞻、潘天寿、张书旃、吴茀之、张振铎等切磋画艺。1935 年,应刘海粟邀请参加“百川书画会”,与会的还有黄宾虹、夏敬观、潘天寿、张善孖、张大千、王个簃、谢公展等,定期聚会,吟诗、作画、论艺,后又参加西泠印社、中国画会等艺术组织。

抗战期间因避难携儿返回故里,诸乐三有诗纪其事云:“倭寇呈强暴,扬旛海上来。谁知将战阵,竟尔逼山隈。苕上连烽燧,鄣南半劫灰。潜身何处好,沟壑与蒿莱。”灾祸之年,他更是施舍医药,救济灾民,深得乡民爱戴,桑梓父老有口皆碑。1938 年,仲兄诸闻韵任教的国立艺专在湖南沅陵复课,应兄之请,诸乐三只身前往沅陵为闻韵诊治肺病,同时受聘于该校,与伯兄闻莞、友人潘天寿朝夕相处。年底,诸乐三与潘天寿同行,陪同病重的诸闻韵回乡。后在孝丰的浙西第二临时中学、浙西第二临时师范任校医、国文和美术教师,同时还常为乡人施医治病。

抗战胜利后,重返上海美专执教,同年八月受潘天寿之聘到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兼课。1947 年起,辞去上海美专教职,正式受聘于杭州国立艺专。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精神振奋,以继续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1955 年与潘天寿、吴茀之等重建中国画系,专程赴上海招兵买马,物色人才,为中国画系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1962 年,学校受中央文化部委托,筹办书法篆刻专业,诸乐三为主要筹备成员,倾注了满腔心血。次年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科首次招生,成为全国美术学院中独一无二的书法教育阵地。1979 年学校招收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年事已高的诸先生不顾体弱多病,仍然挑起导师的重担,所培养的一批优秀人才,都已成为书法界的中坚力量。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诸乐三多次遭受逆境,但他对教育、艺术耿耿戮力,始终如一。

1978 年,浙江美院建校五十周年之际,诸先生挥毫作《梅兰竹菊》祝贺校庆,并题诗:“梅兰竹菊,花卉菁华。雨露培育,常发奇葩。艺苑有此,自然堪夸。从春徂秋,朝日摩挲。人以为画,我以为家。”他以“四君子”象征美院是个亲密无间、团结向上、百花争艳的艺术摇篮,抒发了爱校如家的深切感情。诸乐三先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凡六十载,春华秋实,桃李遍及海内外,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诸乐三除从事教学工作,担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外,还积极投身于诸多社会活动,兼任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及浙江省四届政协常委等职。诸先生生前举办作品展览甚多,早在 1934 年,他的《牡丹》就参加柏林举行的“现代名人画展”。1980 年后,又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杭州等地举行“诸乐三书画篆刻展”。出版的作品集有《希斋印存》、《诸乐三书画篆刻集》、《诸乐三画辑》、《诸乐三近况集》、《希斋诗抄》、《希斋题画诗》等。1983 年,先生病重住院,家乡新建大桥竣工,派专人请他题字,他虽已不能站立,但仍强振精神题写“鹤洛溪桥”,这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留给家乡人民的一份充满无限情思和真挚爱心的厚礼。1984 年 1 月,中国当代优秀的艺术大师、杰出的美术教育家诸乐三先生不幸逝世,享年 83 岁。

诸乐三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造诣深邃,享有盛誉。其作品不仅早年入选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现代名画展览》,且先后出版有《希斋印存》、《希斋诗抄》、《希斋题画诗选》、《诸乐三先生画集》、《诸乐三画选》、《诸乐三书画篆刻集》等。

诸乐三有深厚的诗文修养,往往未作画时先有诗,以诗入画,以画达意。他的题画诗,风格清朗潇洒,情趣丰富,启人想象。十八岁时有诗题自画像云:“如此形骸眼孰青,

风尘落拓负儒名。聪明每为无恒误,事业终输有志成。颇乐短衣从战伐,何曾长揖到公卿。年华二九匆匆过,莫把先鞭让祖生。”已是诗风纯正、格调典雅,诗中以祖生自喻,鞭策自己,可见其志向之高远。由于他生长于乡间,对田园之爱的感情是淳朴自然的。同时,自幼受到雅文化的熏陶与教育,特别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田园诗派的影响,逐渐形成他崇高淡薄,洁身自爱,宁静超脱,自由散淡的品格特征和人生理想。

诸乐三绘画最为早熟,在全面继承吴昌硕艺术外,又从吴氏“金石味”中脱出,回归传统文人画趣味,吸收青藤的豪放、白阳的灵秀、八大的奇崛、石涛的多变,广采博览,为我所用,形成既似缶翁,又有别于缶翁的风格,开拓了“形气兼重”的绘画风貌。诸乐三擅长写意花鸟,兼工山水,题材既有常见的梅、兰、竹、菊等,诸乐三此类作品最多,其执篆籀之笔,表现如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的线条,又喜画紫藤,以草篆写藤,中锋挥洒,乱中有序,笔走蛟龙,浑厚灵动,自成一格。至于草虫花鸟,则多取八大、黄瘿瓢、任伯年、王一亭诸家,于画面增添不少生机,有别于吴昌硕基本不画鸟虫的画风。因诸乐三生长于安吉农村,对农作物有很深的感情,使之成为笔下很重要的画材。诸如棉花、玉米、水稻、瓜果、豆荚、冬笋、芋艿之类,极具乡土气息,拓展了吴昌硕绘画题材。他擅于从平凡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诗情画意,作画强调立意、意境,作画前深思熟虑酝酿诗意,通过传统笔墨表现大自然景物的朴实、纯洁之美,故其画中有诗,回味无穷。“花开吉贝白茸茸,闪烁银光耀碧空。老笔纷披无俗虑,牡丹不画画棉丛。”(诸乐三《棉丛图》题画诗),著名花鸟画家王个簃先生曾作诗称赞诸先生艺术成就:“腾蛟起凤郁奇姿,早在师门擅风貌。今朝百读闪光芒,

点画推敲学到老。

诸乐三书法初从钟繇入门,对唐楷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也下过一番功夫。后攻汉魏碑版及二王、倪瓒、黄道周等,笔法浑厚高古,秀逸超妙。篆书先后学邓石如、杨沂孙、吴昌硕等名家,从石鼓文入手,兼收钟鼎、甲骨与砖瓦文字。通常写甲骨文字,追求刀刻意趣,笔画往往是两头尖,略显尖锐、瘦硬,缺少韵致。晚年,他将石鼓文笔意融入到甲骨文中,化尖锐为圆浑,发展了篆法。所做甲骨文,既具卜文锐利的风致,又有猎碣之朴茂古拙,错落有致,戛戛独造。他的行草,熔冶篆籀笔法,落笔潇洒,跌宕有致,苍劲中姿媚别出,气势雄浑,天趣时露,与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相映生辉。他概括吴昌硕书法特点的诗:“始学钟繇二十年,琅琊秦篆两求研。再从石鼓参三阙,一体浑成极自然。”这也是对自己书法艺术的总结。

篆刻更深得吴昌硕印学精髓,重意气、薄雕琢,求气韵、究章法,直追秦汉,熔铸古今,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艺术个性,呈现出浑穆高古、清雅疏宕、墨气淋漓的面目。特别是他后期篆刻作品,更以甲骨文字入印,含刚劲于婀娜,并将钟鼎蠡器文字融会贯通,匠心独运,独辟蹊径,为篆刻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诸先生在 1977 年刻过一方“百花齐放”,取甲骨文字骨架特点,掺以猎碣浑朴、铁印沉雄之美,融为一体,为篆刻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1980 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在沈阳市辽宁博物馆举行,由于当时社会上对篆刻艺术了解较少,故中国书法家协会有意要求诸乐三以篆刻作品参展。他的篆刻作品《攻关》、《百花齐放》、《敢为》、《平安》、《梅花小寿一千年》、《鄣南人》、《美不老》、《吃一堑长一智》等一组印屏,得到中外行家的一致赞赏。日本著名书法家川上景年称之为绝妙神品。馆长杨仁恺为之题词:“有自然之妙,涵无尽之意。”1980 年 10 月中日两国举行“中日篆刻联展”时,日本方面将中国篆刻作品排列了一下名次,诸乐三名列第一。由此可见他篆刻艺术造诣之深。

诸乐三先生以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继承、弘扬了我国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创作了众多艺术精品。他更在传统文化面临颓顿之际,身体力行,坚韧不拔,挑起了美术教育的重任,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诸乐三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主张艺术要多向传统学习,多向生活学习,打破常规,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既继承优秀的传统特色,又不断发展进步,充满生命力。1955 年,诸乐三与潘天寿、吴茀之等重创中国画系,不辞劳累,四处奔波,为中国画系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又筹办书法篆刻专业,倾注满腔心血,首开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担起导师的重任,培养了朱关田、 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等一批书法篆刻的中坚。 、

诸乐三一生淡泊,而挚爱艺术之心益坚,少年得志,二十二岁即被聘为上海美专教授。但他不骄不躁,矢心求艺。解放以后,执行政策者左偏,国画系被取消,他从教授降为教务科员,终日抄抄写写,但他能从社会大局需要认识自我,在不平衡中求平衡,业务仍攻艺不止。“文革”中,有造反派逼他写潘天寿和其他老师的调查材料,授其意而令其写,他断然拒绝,威吓之后仍不屈从。事后,画了一张《风竹》,并题上“苍翠贵四时,坚贞抱高节。风来势飞腾,虚心不可折。”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也表现了一个正直善良的艺术家的高尚品质。他也从不在画家中,妄加评议,总是尊重别人的长处,特别是在上海美专存在着门户偏见,画人相轻,党同伐异的不良倾向的情况下,这更难能可贵。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先生逝世后,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诸乐三书画篆刻展览》,杭州成立诸乐三艺术研究会,故乡安吉成立诸乐三书画会。各协会多次举行纪念活动,通过艺术研讨会、作品展览、出版传记文集等形式重温诸乐三先生的艺术思想、探寻诸乐三先生的艺术发展轨迹,感受他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弟子后学的深切期待,藉此传承、弘扬诸乐三先生的艺术精华。

 

上一篇:苕南方氏及其族人方秉性
下一篇:书画兼擅沈迈士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