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书画
 
 
书画兼擅沈迈士
日期:2020-01-03 浏览次数: 字号:[ ]

   我是在接触沈迈士的题字和编写《菱湖镇志》时才逐渐认知这位家乡著名书画家的。1980 年初,菱湖公园修缮后要实行封闭式管理,菱湖镇政府派人去上海求墨宝,沈迈士欣然允诺,题写了《菱湖公园》和《菱湖中学》,署名落款“年八十八书”并盖印,当年就挂在菱湖公园大门上方和菱湖中学校门。那时我在菱湖中学教书,天天看到沈迈士那苍劲厚朴的书法题字。1984 年 11 月 10 日,沈迈士在其子沈蓝流(宗澄)陪同下,回竹墩村寻根,受到当时下昂乡政府领导的隆重接待,并为正在建设中的松雪影剧院、下昂乡卫生院及下昂中学、下昂乡中心小学和下昂乡敬老院题写了院名、校名,那时我兼职菱湖区镇报道组负责人听闻了此事。而直接见到沈迈士,那是他病危抢救时。    1985 年,湖州市委统战部等 7 个单位筹划造刻历史名人吟咏湖州风物的诗篇,勒石建廊于城南碧浪湖畔英士墓旁,定名为“碧浪碑廊”。身为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的沈迈士为此题写了“碧浪碑廊”四个古朴庄穆的大字,并作《碧浪碑廊歌》以抒发他对家乡的无比热爱。1986 年 4 月 2 日,湖州市举行碧浪碑廊落成典礼,剪彩后,沈迈士兴高采烈,挥毫泼墨,不顾众人婉劝,一口气连写连画多幅字画。中饭更是意犹未尽, 饭后突觉不适,遂在市政府第一招待所(即一招,今湖州宾馆)房内休息。那天下午,我到湖州民进市委会汇报工作,知费在山(时民进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也在一招,我便去了,找到费在山,房内有统战部长丁力、市长徐长福,费在山领我在房门外廊,我简短汇报了有关工作,这才得知斜躺在床上的是沈迈士。不一会,医生护士又进行了诊疗。市委书记吴文谦也来了。医师说是脑溢血,一边抢救,一边观察。市领导站在床边,脸色凝重,房内静谧,空气似乎凝固,只有沈迈士轻轻地呼气声,我呆呆地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将近 5 时,我悄悄地离开房间,赶往轮船码头回菱湖。第二天上午得知,沈迈士于晚上 23 时 10 分抢救无效而仙逝。4 月 16 日,由家属将骨灰葬岘山之麓,沈迈士魂归桑梓,时年 96 岁。

沈迈士(1891-1986),名祖德,字曼硕、曼石,号宽斋,别署云巢山人、宽翁,以字行,吴兴(今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人,当代著名书画家。

沈迈士生于书香门第,竹墩村沈氏是吴兴望族沈氏的主要聚居地,吴兴沈氏千余年来人才辈出,耕读传家,孝悌承世,诗书树业,人文蕴涵深厚。沈迈士的祖父沈秉成(1823-1895),原名秉辉,字玉材,号仲复,又号听蕉,别号耦园。沈秉成父沈功枚,历任知县,子五(沈秉成行二);女三;妻严氏、马氏、王氏。沈秉成五岁丧父,从母严氏和外公严石闾教授经书,文章操笔立就,十五岁入县学,二十六岁时中举,咸丰六年(1856)三十三岁时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咸安宫总裁、江苏、湖南、四川按察使、顺天府府尹、苏松太道、兼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署刑部左侍郎、广西巡抚、安徽巡抚、两江总督、派充安徽阅兵大臣。晚年寓居苏州耦园(今世界文化遗产),一生喜藏书,尤喜金石书画,所藏典籍皆为精绝,藏书数量超万卷,同时修沈氏宗祠,编修《竹溪沈氏家乘》。晚年在苏州与吴云、潘文勤、李眉、顾子山等知名文人收藏家吟咏交往,时称“姑苏五老”;对青年吴昌硕照顾有加,吴昌硕将沈秉成列为良师益友之一。沈秉成有子五:凤保,业儒,早逝;凤佺,幼殇;延馨,幼殇;瑞琳;瑞麟(1875-1945),字硕裔,历任郎中、知府、道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比利时公使馆随员,后以参赞协助公使杨诚之(菱湖人)筹办 1905 年比利时列日万国博览会中国馆;后任代理驻德公使,兼任万国保护文艺版权公会会员。以后又出任驻奥地利公使;民国 10 年(1921),任华盛顿会议筹备处顾问;民国 11 年(1922),任外交次长;13 年(1924)11 月,代理外交总长;14年(1925)2 月,任民国政府外交总长;16 年(1927)6 月,任北京民国政府内务总长兼办京都市政事宜;次年随张作霖出关,任中东铁路理事、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参议、伪满洲国祭祀府副总裁等职。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随傅仪被苏联红军所俘,押苏联途中病逝。沈秉成有女四:凤苏,嫁直柰隶固安县知县冯寿松,工八法,善古文词,著有《宜鹤楼文钞》;次女、三女幼殇;寿慈,嫁许文勋,觉罗教习、内阁中书,工篆柰隶,通六法,兼善诗词,著《白凤吟馆诗钞》。沈秉成妻王氏、姚氏、严氏,尤其严氏永华(桐乡人,云南顺宁府知府严廷珏次女,翰林员外郎刑部主事严芝僧胞妹),曾捐助义赈,特赏乐善好施建坊,精书画诗词,著《纫兰室诗钞》三卷、《鲽砚庐文钞》一卷、《诗钞》三卷、《鲽砚庐联吟集》一卷、《鲽砚庐词》一卷。沈秉成家学渊源,教子女甚严,在耦园自办学塾,除本人和严夫人庭训、慈训外,还延聘众多文士教习子女。沈迈士之父沈瑞琳(1874-1948),字松生,又字韫倩,号砚传,别号坦安。清光绪十九年(1893)浙江乡试二十二名举人,候选郎中,三品街。子一即沈迈士;女一。妻龚韵珊,福建闽县人,广东、湖南布政使龚蔼人(字易图)之女,字瑶因,晚号玉册老人,能文诗,善书画,花鸟、草虫、人物、仕女无所不工,并善指画,山水高洁朴雅,著《漱琼仙馆诗文钞》《长寿斋论画诗》。沈迈士 4 岁入家塾,生长在深厚人文诗书画藏品极丰的家庭中,足见学养之优厚。

沈迈士 1914 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今复旦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因谙法文,1916 年考进上海江苏交涉公署任科员;1918 年调北京外交部政务司佥事科,该司主管对外签订条约。1919 年和 1920 年,苏联政府两次发表对华宣言,根据列宁的主张,废除帝俄时期侵占中国的一切权益。1923 年 9 月,苏联又发表第三次对华宣言,重申“对华关系的指导基础。”北洋政府对此开始并未重视,作为外交部政务司主管对外签订条约的职业外交官沈迈士忧心如焚,得不到支持而无奈气愤。恰在此,他的叔父沈瑞麟从国外公使任满归国,又作为华盛顿会议顾问后被任命为外交次长,对此十分重视,遂支持沈迈士的建议,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1924 年 5 月,中苏两国进行了解决历史悬案的谈判。沈迈士代表中方,参加了边界签约谈判。他据史力证,据理力争,不卑不亢,虽收回了部分被占领土,但仍有“飞地”没有收回,重行划定了疆界,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约定》。这是当时中国贫弱无外交的缩影,据说沈迈士在晚年提及此事仍耿耿于怀。在佥事科时,他还参加了和苏联政府交涉收回领事裁判权和东正教教产的谈判。后任政务司第一科科长。

沈迈士在外交部任职时,还兼北京大学文科法文讲师、北京古物陈列所副所长。1927 年随着北伐胜利,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后,沈迈士被国民政府留用并先后调任河北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秘书、南京考选委员会秘书兼第三科代科长、上海市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他对当时政府的腐败不满,愤而辞职。1932 年回上海,在震旦大学任职历史、地理教员。收入微薄,生活穷困。而他的族亲沈尹默,沈迈士在北京就认识,按竹墩吴兴沈氏辈份序列,他俩的高祖沈子木、沈子来是亲兄弟,沈尹默是沈子来后裔,虽生于汉阴,却是沈迈士同族同房的太公辈,沈迈士秉承家学,从小喜爱书法国画,在北平大学兼职时经常和沈尹默切磋书艺;1932 年沈尹默任北平大学校长,国民政府为了遏制学生运动,下令开除学生,沈尹默愤而辞职,到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兼孔德图书馆馆长,中法教育基金会会址就在沈迈士复兴坊住所附近,加上沈迈士精通法文,于是沈尹默就介绍沈迈士进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任干事,又兼任编纂委员会委员,沈迈士才勉强维持生活。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郭沫若、沈尹默邀沈迈士同去后方,他因母亲有病而留上海。“珍珠港事件”后,法日宣战,日军进入法租界,孔德图书馆的甲骨文和安特生收藏的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等珍贵文物和图书资料,就秘密存放在沈迈士家中保管。解放前夕,有人企图将孔德图书馆的文物运往台湾,沈迈士设法阻拦,才留在大陆完整地保存在上海博物馆。抗战胜利后,沈尹默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辞职监察委员,从重庆回到上海寓居。此时,在上海的湖州籍书画家恢复了 1939 年由吴昌硕之子吴东迈和凌虚等人创办的清远艺社,1945 年冬,公推陈其采为社长,沈尹默、沈迈士也参加了,成员达四五十人之多。当时,刚正不阿的沈迈士和沈尹默同样为生活而鬻字画。1947 年,俩人在南京路大观楼举办了书画联展,1948 年又办过 2 次书画联展,影响深远。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7 月 17 日,沈迈士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任为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和徐森玉、吴瀛、尹石公、柳诒徵一起抢救鉴定保护收藏古文物;

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又被聘为兼职画师。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名誉理事;1982 年 5 月 23 日,任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还被选为上海市卢湾区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政协上海市三、四、五届委员、卢湾区政协常委。1984 年初递交入党申请书;1985 年 3 月,于 95 岁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沈迈士从小喜书画,受家庭环境熏陶,早年除父母影响而临帖书法,学山水梅菊和指画。成年后又和沈尹默等湖籍书画家及徐悲鸿等名家交往甚密,因此诗书画众艺兼长。他的山水画取法沈周,上溯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旁及董其昌、石溪诸家;花卉宗沈石田;画风苍润,笔致雄秀。指画小品,拙朴自然。晚年突破自我,格调益高,犹见其独特的笔墨修养功夫。他平生喜游名山大川,主张融会诸家法度,结合体验生活,提升作品意境。即使耄耋之年仍坚持深入农村乡间、建设工地、名胜古迹、革命圣地体验生活与写生。并且写出了不少题画诗,有《宽斋纪游诗》《海曙楼题画稿》等。对绘画理论也有研究,发表《试谈上海历代中国画的流派和风格》,出版《中国画家丛书·王诜》《沈迈士画集》等。他的书画、文物多次捐赠给上海和湖州的有关部门。

   “文革”结束后,他数次来湖考察,和湖州的书画家吟诗作画,交流画艺,并以诗词画作热情讴歌湖州的今古巨变,最终魂归桑梓。



上一篇:吴派传人诸乐三
下一篇:江南书画第一擘(上) ——记湖州宿儒谭建丞先生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