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书画
 
 
第一次当制片人——写在新中国档案教育奠基人吴宝康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文/邵枫
日期:2017-10-23 浏览次数: 字号:[ ]

随着纪录片《他是一座山----新中国档案教育开拓者吴宝康》在浙江湖州南浔的首次公开放映,拉开了今年吴宝康先生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

 

吴宝康1917年9月4日出生在湖州南浔,幼年求学上海,1935年进入上海英商汇丰银行当练习生,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受组织委派到苏南无锡一带从事抗日工作,历任中共东路特委刊物《江南》社社长、新四军六师政治部调查研究室主任、苏浙区党委调查研究室主任等职,1948年后任华东局秘书长资料室主任、档案室主任,开始与档案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952年他接到中央组织部调令,赴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办公厅秘书局第三处(中央档案馆筹备处)副处长等职,并受组织委派,在中国人民大学主持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档案学专业,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现代档案学和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毕生追求,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主任兼档案教研室主任、档案专修科主任、历史档案系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以及中国档案学会一、二届副理事长,三、四届名誉理事长。1992年,因对我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5月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吴宝康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长期潜心于档案工作与档案学理论的研究,著述颇丰,主要有《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档案学概论》《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当代中国档案学论》《档案学简明教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档案学词典》和《论新时期档案学与档案事业》等,为是新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中国档案学思想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为开创新中国档案教育事业和档案事业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了我国著名档案学家、新中国档案学和档案教育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档案界的一代宗师。

 

我于2007年2月起兼任南浔区档案局局长(至2016年9月)。作为南浔吴老家乡的档案人,我和我的同事,感到有义务、有必要更有责任做好传承和弘扬吴老丰功伟绩、精神力量的工作。

2013年初,南浔名人展馆建成开放。2014年下半年,我们档案局同志赴京,到吴老的女儿家中继续深度挖掘吴老的珍贵资料,同时到中国人民大学拜访档案馆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领导,在谈到吴老的情况时,大家共同认为可以联合举办吴老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策划具体方案时,我们想到不仅要建陈列馆,作固定场所宣传,还要运用纪录片形式作多方位媒体移动宣传,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取得家属初步同意后,经过与校方、媒体单位等多方沟通、磋商,在2015年12月15日举行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和湖州市南浔区档案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签约仪式上,举行了《新中国档案教育开拓者吴宝康》(暂定名)纪录片开机仪式。

湖州电视台经招标承担了纪录片的摄制任务,邀请上海电视台知名纪录片高级编导、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宋继昌出任导演,我荣幸成为制片人。2016年春节过后,纪录片拍摄团队正式组成,拍摄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让我和摄制组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纪录片的拍摄进展如此顺利、感动多多!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张斌院长、王丹书记和院办马睛主任等,他们提前帮我们一一联系落实被采访人员,还安排车辆保障;中央档案馆秘书处王惠云处长和利用处胡红处长为我们资料查询提供方便,王政司长为我们联系提供帮助;中国档案学会的邓小军副理事长主动为我们提供片中曾三的原始照片并提出相关采访建议……

一听到吴老的家乡人来京拍摄吴老纪录片消息,不少吴老的学生和同事等,不顾公务繁忙和年长体弱,纷纷欣然接受采访。

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教授,是吴老生前指导培养毕业的第一批两名档案专业硕士研究生之一,现仍然在信管学院担任教学和博士生导师等工作,她还担任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多个社会职务,平时真的挺忙,但在去年的3月23和24日下午,冯教授千方百计排出时间接待摄制组,接受采访,用了整整2个半天时间,为摄制组提供了很多吴老的真实情况和宝贵资料。

曾于建国初期在中央编译局从事马列主义翻译,后到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修班从事俄语翻译工作的韩玉梅教授,这次得知吴老纪录片拍摄需要对她采访,不顾84岁的高龄坚持要来,在腿脚疾病难以行动的情况下,硬是让人搀扶行走到拍摄现场接受采访。去年3月25日上午,韩教授为摄制组提供了党中央国务院在建国初期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周总理亲自赴前苏联邀请档案专家来华任教的内幕详情,和吴老赴京在中国人大开始创办档案专修班初期面临种种艰辛的翔实资料,十分珍贵。

吴老的学生,曾担任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王德俊老师,在接受采访的当天早早起床,与老伴整理好房间,备好茶点水果,等着我们上门。王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心情非常激动,围绕“领导、师长、诤友”,一个事例接着一个事例,滔滔不绝地叙述吴老的可敬可亲。

吴老的两个女儿大米和小米特意来家乡南浔在名人展馆内接受采访录制;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原新闻发言人、法制司司长郭嗣平百忙之中在家里接受采访录制;吴老在医院时的保姆周秀琼在接受采访时一个劲儿念叨吴老对她一家的好,声泪俱下,激动无比……

时长50分钟的纪录片拍摄历时20个月,采访了19名吴宝康先生的亲属、同事、学生和生前好友等,先后赴北京、杭州、上海和江苏的常熟、句容,以及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查阅资料、实地取景,行程千里,探访吴老曾经参加革命英勇战斗过的地方,拍摄录制原始资料及口述视频档案多达2000GB。这部纪录片被称为全国首部档案界知名人物纪录片,用镜头还原了吴老的革命生涯,他为新中国档案教育和档案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以影视艺术的手法展现吴老的高贵品格、忠诚执着和光辉业绩。去年,该片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人文中国第五季——红色记忆”全国电视纪录片、专题片推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通过一次次的采访,我对吴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吴老在抗战前瞒着家人丢弃“金饭碗”参加革命,1952年吴老接到中央组织部调令,二话没有,立马北上赴任新岗位艰苦创业,2000年吴老在病床上让大米执笔记录给中组部写一封信,主动汇报工作,体现了他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观念;

吴老信奉“干一行、安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以革命者的姿态致力于档案教育做高、做大、做强,坚守、执着,体现了他为档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定意志和担当精神;

文革时期档案系停办,吴老心急如焚,分别给周总理、中组部和北京市委写信,使得教材设备等保存在北师大。文革后档案系恢复,他不计前嫌,一一上门请回曾经斗他批他的老师,他说“妈妈也有打错孩子的时候”,体现了他顾全大局、心胸宽广的高尚品格;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吴老重病刚得到抢救仍处于恢复之中,就在通县一个医院拚命地写教材,他说怕来不及,医生护士拦都拦不住。到了临终,冯教授和王丹书记去医院探望,吴老讲的最多还是学院、学科和学生,体现了他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在采访中我们还得知,有一次广东东莞档案局的同志到吴老家汇报工作,送了一盘录像带让吴老看,不料他家中竟然没有录像机,这样的生活简朴,让人非常吃惊,体现了他淡泊名利、干净做事的廉洁作风。

吴老的优秀品质和感人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这是他留下的十分珍贵的精神遗产。我能成为该片的制片人,真是非常荣耀。作为老档案工作者,同时作为基层的一名共产党员,参与纪录片的拍摄,让我的灵魂也经受了一次洗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是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真切的感受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不忘初心的合格党员。

 

上一篇:晟舍:运河古镇 望族故里
下一篇:仰峰:红色山村故事多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