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协商活动
 
 
市政协第8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协商纪要
日期:2020-01-07 浏览次数: 字号:[ ]

   5月30日,市政协召开第8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发展体育事业,打造户外运动天堂”主题建言资政。市政协主席杨建新,副市长闵云,市政协副主席魏明、叶理中等出席会议。来自农业、民盟、体育、科技、工商联等界别的13位政协委员和2位市民代表,分别就体育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发言,提出了意见建议。市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并作了回应发言,市体育局、建设局还就体育场馆建设利用、绿道网规划建设维护等和政协委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了协商座谈会。会前,市政协还通过湖州在线、湖州政协网、湖州政协微信公众号、湖州政协委员履职平台等发布通告,向广大网友和全体市政协委员征集意见建议,截止5月29日,共有700多位委员和网民点击阅读,20多位提出意见建议。现综合整理汇总如下:


   1.更加重视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发展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特别是体育产业作为具有强拉动、泛辐射、多关联等特征的第三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正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湖州具有交通便利、山水俱佳、人文厚重、基础良好等优势,发展体育产业,打造“极限之都、户外天堂”大有可为。建议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体育事业特别是体育产业发展,把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放到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紧紧抓住2022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办等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2.精准制定发展规划。这几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规划仍较为滞后,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应树立“大体育”理念,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建议把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放到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体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基础上,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突出湖州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制定出台《湖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真正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度。同时,针对湖州体育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重点品牌赛事战略规划,以及水上运动产业、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等专项规划。安吉、德清等产业集聚度高、有条件的区域还可借鉴外地经验,制定体育产业集聚区或功能区规划。

   3.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可借鉴上海体育产业“30条”经验,制定《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规划落实到位;根据发展实际,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推动打造“户外天堂”。同时,针对目前我市社会投资的体育场馆水、电、气、热价格等部分已出台政策还未完全落实到位问题,对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督查。

   4.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建议建立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牵头,组织体育、发改、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广旅、教育等相关部门,重点加强在规划政策制定、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的组织协调,特别对投资大、前景好、带动示范效应强的体育重大项目或企业采用“一事一议”;完善规划审批机制,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在审查审批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征求同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建立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完善体育产业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形成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的工作机制。

   5.切实保障体育用地。由于国家相关法规未对体育产业用地作出明确定义,目前体育产业用地困难,建议研究制订《关于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将体育产业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特别是对符合规划的重大体育项目,应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及时安排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对于重大农村体育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单列安排,以破解农村体育产业土地要素保障问题;鼓励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对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采取协议出让方式、租赁方式等多种方式供应土地,通过挖掘潜力和精准投放并举,确保最大限度获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体育产业用地需求。

   6.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是推动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在切实落实国家、省现行体育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关于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奖补力度。主要是:对符合相应投资强度和产业规划条件的体育产业基地、特色小镇等重大体育产业项目给予一次性补助,对被认定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景区(精品线路),省级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对在我市举办的市级以上体育专业展会等给予一次性补助,对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可采用贷款贴息资助方式。针对企业反映的房租偏高的问题,对新开办的健身休闲企业、体育特色培训机构,经认定后,给予一定的房租补贴。

   7.培育重点品牌赛事。湖州是“极限之都”,全国极限运动大赛自1999年第一届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九届赛事,是我市唯一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大型本土体育赛事。鉴于当前全国各地举办极限运动赛事竞争日趋激烈,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培育环太湖自行车赛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极限运动发展,尽快制定极限运动发展五年总体规划,在南太湖区域布局建设极限运动特色小镇,并为“极限之都”进行商标注册,进一步优化极限运动大赛的组织和运营。同时,根据当前幼儿体育发展迅猛、吸睛率高、带动力强的趋势,可积极发挥我市生态、区位等优势,着力打造全国幼儿泛户外体育IP集聚地,推动湖州成为国际亲子体育内容首选地。

   8.招引高端体育人才。建议将高端体育产业人才纳入南太湖精英计划和各区县人才招引奖补范围,积极引进既熟悉体育产业、又懂经营管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和体育旅游跨界人才队伍的培育,在户口、住房、技术职务、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参照市级引进人才政策执行。同时,积极促进人才流动,支持鼓励事业单位在职教练员到社会竞技体育训练机构兼职从事人才培养工作,明确社会竞技体育训练机构中的教练员在岗位培训、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享有与事业单位在职教练员同等权益。

   9.深化“体育+”模式。加快“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制造业”等多元业态的融合发展。建议统筹开发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加快构建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和品牌,积极推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重点加快运动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多规融合,加大扶持力度,市、县(区)级财政按省补助标准不低于1:1对成功创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行配套奖励,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小镇的运行和设施维护进行补助,并推进国家级、省级专业运动基地和专业赛事落户小镇。同时,大力推动体育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体医融合”“康体结合”,发展与体育相关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健康服务业,扶持体育健康产品制造业,支持食品、饮品、药品、保健品等大健康企业在我市的入驻、孵化和发展,积极打造体育产业链。

   10.全面分享“亚运大餐”。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从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实践来看,亚运会对赛事举办地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目前,绍兴等协办城市已启动了2022年亚运会的准备工作。我市应紧紧抓住协办盛会的有利时机,充分激发亚运会的溢出效应。建议尽快建立十九届亚运会湖州分赛区筹委会,进一步加强对亚运经济的研究,加强与亚组委的高层对接,积极申办各种专业热身赛,启动“互联网+体育”的智能应用,并同步推进场馆完善、交通改善、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努力扩大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能级。

   11.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绿道网和体育公园建设,采用“建、增、改”三种方式,打造集体育设施和自然绿化景观为一体的体育健康主题公园。可学习江西萍乡的做法,规定凡新建公园,必须有不少于7%的面积用于配套建设体育设施;着力推动体育设施进社区,借鉴温州打造“百姓健身房”经验,由政府送器材、社区出场地,组织体育社团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推动市民家门口的健身房提档升级,与城市书房一起成为“一动一静”文体惠民新品牌。

   12.推动场馆开放利用。体育场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市目前已建成各类体育场地6196个,建议紧紧抓住湖州在省内试点建设“浙江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系统”的有利时机,通过智慧体育建设,持续推动各类体育场馆面向社会有序低免开放;充分挖掘体育场馆的商业潜力,将体育场馆设施与住宅、休闲、商业等业态融合,拉长服务链,把场馆设施打造成为以体育为主题,功能丰富、综合配套齐全、可经营性强、充满活力的服务性实体。


上一篇:市政协第9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协商纪要
下一篇:市政协第7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协商纪要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