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6年底,全市累计创建市级美丽乡村571个,占城镇规划区外行政村总数的79.3%。
但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其中最主要的是区域建设不平衡:一是在建设力度方面,三县明显好于本级,吴兴、南浔创建比例仅为59%、50%;而德清、长兴、安吉已分别达到100%、80%、90%。二是在建设基础方面,西部丘陵、山区好于东部水乡平原,特别是东部水乡“一户多宅”、村企混杂、村庄“空心化”现象较重,建设美丽乡村难度较大。三是在建设质量方面,市本级美丽乡村创建特色亮点、精品区块较少,除了中心村外,大部分自然村还是脏乱差。
为此建议:
一、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是科学布局,突出重点。立足“两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在创建村的计划安排上适当集中、内容上适当集成,根据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实施,避免盲目性及重复建设。二是整合要素,整体开发。探索打破“两区”单打独斗的格局,突破地域限制、整合要素资源,打造跨区域、综合性的大型农旅发展平台,并通过整体开发、打包销售,提升实力和影响力。三是点面结合,连片推进。在村庄整治全覆盖的基础上,以村为点、带为线、片区为面,深入做好“提升、延伸、成网”文章,把庭院建成精致小品,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沿线建成风景长廊,实现美丽乡村点、线、片、面相结合的格局。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保障机制,对市本级的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鼓励多元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村集体投入、村民筹资筹劳及社会各界捐助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新格局。三是整合支农资金。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重点加大对市本级的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建设投入,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围绕在建项目质量管控、已建项目问题整改和运维管理,促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真正发挥成效,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加大农村垃圾分类处置推广力度,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三是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继续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平原绿化、“三河整治”、剿灭劣V类水等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环境生态化改造提升,着力打造秀美田野与优美村庄融合的农村新景。
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一是做好整体策划文章。立足村民和投资者双方利益,着眼山水林田村这个有机统一综合体,顺应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新趋势,注重整体策划、资源整合,坚持升级改造和招引发展并重,推进功能区块配套衔接、产业发展融合互补,最大限度地溢出资源价值。二是做好产品创意文章。坚持立足各地特色,顺应市场需求,瞄准目标人群,突出人文传统,加强文化创意和服务提升,策划好、建设好个性化的新业态、新产品,让人们看得到美景、享受得到美食、感受得到乡情、留得住乡愁。三是做好模式创新文章。因地制宜,创新配套建设、业态培育、产品营销等模式,积极探索“村+农户”“村+协会+农户”“村+公司”“村+公司+经营业主”等建设经营模式,统一平台、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实现共建共享、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