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书画
 
 
江南书画第一擘(上) ——记湖州宿儒谭建丞先生
日期:2020-01-03 浏览次数: 字号:[ ]

   他被誉为“江南书画第一擘”、“浙江三老”;他经历丰富,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诗书画印的艺术天地里默默耕耘了一个世纪;他的作品雄浑苍老、大气凝重而自成一格,名重当代,饮誉海内外;他便是被称为 20 世纪我国艺坛精擅“四绝”的最后一位大师——谭建丞先生。
   谭建丞先生是我的恩师。上世纪 70 年代我与先生相识,后蒙不弃,得于师从。1981 年年底,先生担任湖州书画院院长,举荐我到书画院工作,使得有机会朝夕伴随先生之侧,聆听教诲。
   我终不能忘先生授我之技艺,教我之为人,育我之成长的恩泽;我更不能忘先生临终前将我叫到榻前,嘱我代拟“遗嘱”,从微弱沙哑的声音中,感受到先生对后辈的期望,此情此景深深地刻入在脑海中,至今历历在目。
   1989 年,杭州西泠印社、浙江省文史馆在杭州为先生举办《谭建丞书画展》,尔后,湖州有关方面准备举行“澄园艺谭”研讨会,先生嘱我为其整理“年谱”,一连几个月聆听先生讲述他的故事。
   谭先生,名钧,字建丞,号澄园,1898 年 5 月 26 日出生在湖州城内马军巷一座叫春晖堂的老房子里。其父谭荷青是位经营南货店的商人,时年 40 岁,其母姓汤,名琴,
时年 39 岁。汤家在湖州是望族,清代有“汤半城”之说,出过许多读书人,最有名的当属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在谭先生
4 岁那年,其父便请先生的表兄汤乃模在家设私塾,6 岁时,改聘其表兄汤大治(考取秀才首案)教读《鉴略》、《大学》、《中庸》、《论语》,每到晚上,其母亲常教诵《唐诗三百首》。
   幼年先生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先生曾多次深情的提到他的母亲和乳娘:“当年父母体弱,母无乳,便请了嘉兴一姓钟的农妇代哺乳,至他 6 岁时才离去。私塾中有教描红习字写‘上大人孔乙已’,乳母于放学后抱余于膝上,教用包烟纸如写描画一样画,因此常在描红纸上描花纹、蝴蝶,将“已”字画作蛇形,“化”字画作老鼠,她是我喜欢上画画的第一个老师”;“8 岁那年,母亲出示父汤秋彝遗作画稿十余幅,常背人学临”。

   清末新式学堂兴起,谭先生进入湖州绉业小学和湖州府中学堂就读,与后来成为文豪的茅盾先生是同学,那时俩人同桌,合用一只砚台,后被人们称之为“砚友”。课余由其寄父包延青(清举人)教授词章学。先生曾回忆:“休息日常去包开的‘卜馨斋珠联室扇庄’,帮写对。此处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如书画家朱云阁、钱云鹤、张大千、俞语霜、蒲作英,篆刻家钱瑑初,因此常旁观,得到指点”。

真正使先生终身爱上书画艺术的一件事是,13 岁那年,他由其伯父谭吉卿带领,去上海拜见一代书画大师吴昌硕。吴昌硕拿支笔让他试画一下。他接过缶老手中的笔,放到水盂里蘸了蘸水,又在砚台上舔了舔墨,画成《兰花图》。吴昌硕看了很高兴,说:“小子不用干笔头作画,又蘸水又蘸墨,用笔湿润,日后必定成为大家。”昌硕老人的一番鼓励,使先生更坚定学画画的决心。谭先生曾说:父亲一直希望他能继承父业,然伯父则一直支持他学书画,还专门从上海购石印本《点石斋画谱》赐赠。先生 17 岁那年,正式拜湖城书法名家宋景维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及治印。18 岁时,他从省立三中(湖州府中学)毕业,成绩为全校第一,校长潘凤起、学监徐葵卿各刻印章一对赐赠,其中徐葵卿刻的印章分别为:“谭钧建丞章、建丞长寿”,先生生前一直珍藏着。国文主任潘中随书赠对联:“能赋能画,有圣有猷”给予褒奖。
   曾见到先生 20 岁左右的书法,颜为基础,苏乃筋骨,绘画则工写结合,无伦是山水、还是人物、花卉,均已“登堂入室”。20 岁时,先生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文学系,4年后毕业,获文学士。25 岁那年,先生瞒着家人东渡,经日本画家桥本关雪介绍,进入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为研究生,同时参加东京商科大学剑道会习击剑,还加入南画会。先生曾回忆道:“在东京与同学白木屋开了两次展览,因为画风近吴昌老,故销路很好,除场租等开支外,每次可余日金数千元”。两年后先生回国后,回到湖州,此时的他,已是两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其父希望他能帮经营商业,但先生选择了回到湖州,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区国民学校、绉业小学、竞义女校教员,校长。同时还兼事红十字会理事,发起建立《吴兴艺社》,提倡美术,与王一亭先生相识。
   1930 年,已是 33 岁的谭建丞先生放弃了所有工作,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学系。毕业后获法学学士学位,并取得了执业律师资格,供职于湖州籍金融家唐伯耆在上海创办的振业银行。在此期间,谭建丞先生一直致力于书法绘画的创作和研究,与王一亭、陆培之、吴东迈、邓散木、赵叔孺、黄葆戉、张葱玉等书画金石名家交往密切,并与陆培之、吴东迈、沈迈士等湖州藉人士发起成立“清远艺社”。29 岁创作的两幅人物画,参加西湖国际博览会并获金奖。此时谭先生的书画艺术,已闻名沪杭。20 年代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收录了先生的艺术事迹:“善山水、人物、精佛像,书法苍古奇劲 ......”。41 岁那年,先生积画稿百余幅,于右任专门为其题《建丞画选》,开始订润格卖书画,与旅沪同乡书画家在上海英士纪念堂举办书画展,得款悉充救济难胞。
   世人论谭老多推书画,他自己则称对篆刻用功最勤。在《澄园印存》卷首有《自述》一篇:“回忆童年好嬉,往往取硬年糕切为印,搏泥巴以为钮。稍长,则交游者多金石家……抗战中蛰居海上,则交游者若赵叔孺、黄葆戊、张葱玉、吴东迈等,眼界日扩。中与邓君粪翁为最契,喜其刻画大气磅礴,殆亦性之所近乎。”综观《澄园印存》之印,果多缶庐与粪翁气韵,沉雄朴厚,自成一家。故《自述》所言“盖余一生只知所好者好之,绝不知分宗论派也”。
   先生刻印
受同乡陆培之先生影响最深,陆培之长先生 17 岁,曾是先生的证婚人。培之先生是湖州陆心源之侄,精篆刻,与吴昌硕先生十分友洽。先生曾记述:“陆培丈构新厦于马军巷为邻居,昌老常客其家,因而座末得聆绪论。二公告,‘学治印必从汉人入手’,后得《十山房印举》,渐觉心有所归”。先生 40 岁时刻就《建丞印稿》,后每年刻印在百方以上,“文革”期间,他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通刻一遍。当代著名书画家潘天寿、张宗祥、吴茀之等常延其刻印。先生至 9 旬高龄仍操刀奏石,堪你印坛一绝。
   40 年代末至 50 年代初,先生在杭州工作,与潘天寿、张宗祥、吴茀之、诸乐山、余任天、潘韵等交遊甚密,时有合作。现收藏于湖州市博物馆的五尺《风寒清品图》,为 1947 年谭建丞、吴茀之、诸乐山、潘韵、董天狂、傅师训 6 人合作精品,先生大笔如椽,画柱石、苍松,线条遒劲老辣,是先生 50 岁左右的代表作。先生在杭,与时任西泠印社总干事的韩登安过往密切,经韩介绍,谭建丞先生与张宗祥先生得以认识。张对谭那苍莽雄厚的榜书和人物、山水画十分欣赏;而谭对张的学识也非常仰慕。

1952 年,谭建丞先生曾积劳得腰酸病,经多方治疗无效,病情日趋加重。张宗祥先生得知后,专程到谭的寓所,为谭治病。原来张宗祥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书画家,而且还是一位医术高超的中医。经张用中药疗之,谭的腰酸病得以康复。为此,谭因感张冷老而执弟子礼。谭建丞师从张宗祥后,时时请益,敬重有加;而张仍延谭为上宾。谭善治印,张常邀其刻印,其中谭刻制的“张宗祥冷僧八十后作”、“张宗祥印”等印作,均成为张晚年书画常用印。1954 年,有人诬告谭其子在台湾,有里通外国之嫌,所在单位乃责令谭回湖交待。在谭离杭那天,张专门与韩登安先生至车站送行。谭居湖州后,仍常常去函请益。而张宗祥先生也时时关心谭的工作与生活。1963 年春,张宗祥先生为谭题“澄园书画之室”,作《松下读书图》,派专人来湖赐赠,并邀请谭去杭与韩登安先生两人协办西冷印社事。而谭先生考虑到当时自己的处境,仅陈几点意见,而未赴杭。

1954 年至“文革”结束的 20 多年,先生居湖州,经济十分窘迫,“文革”中还经常受到冲击,然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始终保持豁达的精神状态,笔耕不辍,艺术创作更是达到高峰期。1956 年创作《果》、《冰壶洞写景》参加浙江省第一届中国画展,并获奖,加入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期间又先后成《澄园诗稿》、《毛泽东 . 沁园春》印谱、《毛泽东诗词二十首》印谱、《建丞印稿》等,与吴茀之、诸乐山、潘韵等合作花鸟画大幅,后捐赠湖州市博物馆。“文革”起,先生曾记道:“在“四人帮”极度嚣张之时,造反派多次来抄家,並占据陋室,至使家藏文物书画全部被劫,横遭迫害,申诉无门。缩居斗室,剩一残砚,晏如也,依旧临碑学画不辍。每天作册页一幅,有山水、人物、花卉”。画人物、山水怕被诬为“黑画”,于是在家中小园种植葡萄数株,日夕观摩,开始专画葡萄。先生曾记述:“每天画葡萄自课,必作两帧册页,如果因事或外出,归来必补”。积葡萄稿千余幅,成《怎样画葡萄》书稿。

我曾问谭老:如你在上海、杭州,现在的“名头”肯定很大了,他笑着答道:如在上海、杭州,“文革”中也许早就“呜呼”了,与你也不相识了。“佳节来临,来客不速,
老老少少,数之得八,中有仙姝,促我画图,图成一笑,仙乎仙乎”,这是谭老在“文革”期间创作的一幅画上题款,从中反映出先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先生健康高寿,
艺术高产的原因。

“文革”结束后,一切纠缠得于纠正,先生参加了湖州市政协,当选为常委;与费新我先生一起发起创办墨河画苑;与吴迪庵、张苕生举办书画展,展后作品捐赠博物馆;书法作品参加首届全国书法展览;1982 年初,先生担任了湖州书画院院长。此时的他,青春焕发,将书斋取名“延春阁”,并专门填词一首,抒发怡悦的心情:“伟大光荣正确,于今又见新猷。十年差错一齐纠,怎不欢腾宇宙?安定先求肃纪,富强还待群谋。献身四化作前驺,誓与骅骝并骤”!

说到谭老的诗词,上世纪 90 年代初,谭老的小女儿谭绍芬曾就诗词与其父有过一次交流,谭老说:“我无意做一名诗人,大多是题画诗,但积稿也有千余”。虽是无意,但他的诗词得到大家的喜欢赞赏。我常观先生作画,画毕后往往有佳诗,如 1983 年新春,先生酒后画《寿石灵芝图》,并题诗:此翁身带鸿蒙气,偶向人间露一奇。十二万年如旦暮,百万尘劫等须臾。昆仑山是磨刀石,印度洋是洗砚池。割取白云摊纸幅,悬空几笔写灵芝。此诗被称之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豪放的笔触,夸张的手法”。

谭老的诗词好,文更佳。记得 1995 年 5 月,我们着手编《澄园书法集》,后因缺少大幅的字,我便请谭老专门书“虎啸”、“鹤寿”“狮座”、“龙象”4 屏条大宇。那天晚饭前谭老也仅化了 1 个小时创作完成这 4 幅作品,而且每幅字均有长题。他在题款时,几乎不加思索,引经据典,信手捻来,款题完全成了一篇篇具有很强文史价值的短文。现不妨摘录于后:“虎啸”,人以虎啸风生谷,某绍兴人出上联,予曾以龙嘘生成云答之。句出韩愈,非杜撰也。澄园记弱冠时事,今日思之,竟无第二句也,自叹老钝。“鹤寿”,安吉吴昌老尝书寿字赠人,曰:结体宜长,即寓祝意于中矣。
   王一老写草书寿字收笔处连下数圈,人谓古无此体。时蒋澜老代答曰:此市上最通行之账簿体也。一时哄堂。澄园记。“狮座”,维摩方丈室中置八万四千狮子座,不觉其挤塞,是何理也。佛经语,不知其然。澄园记。“龙象”,董其昌称赵松雪书法为书中之龙象,可谓知言。澄园目疾小已,信手涂鸦,自发一笑,时年晋百。


上一篇:书画兼擅沈迈士
下一篇:现代书法大师沈尹默(二)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