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书画
 
 
溇港明珠 千年古村
——访中国传统村落吴兴义皋
日期:2017-05-13 浏览次数: 字号:[ ]

这里曾是太湖南岸最为主要的水运通衢,是湖州原生态古村落建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是千百年来太湖溇港水利工程的重要节点,这里保存着湖州地区最美丽的原生态古村落建筑,是太湖文化风情带上的一颗明珠,这就是千年古村——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

坐落在太湖畔的义皋古村落,是溇港文化的典型表现,更是沿太湖七十二溇港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关节点。也许因为义皋北出300米就是浩瀚的太湖,一堵天然的保家护院屏障;南面远离沪杭国道,那时还没有大道直通;东西两端都是同类的村庄,唯有河浜和乡间小道联通外界。太湖水产资源丰富,盛产的白鱼、银鱼和白虾,称为“太湖三白”,驰誉中外。于是,义皋的“舟中市”、“水市”在岸边应运而生,造就了夹河为市、沿河聚镇的市集。

义皋,“皋”之名源于“皋塘”。据清同治《湖州府志》:“汉元始二年吴人皋伯通筑塘以障太湖”。宋嘉泰《吴兴志》引晋张玄之《吴兴山墟名》记载:“皋塘……吴高士皋伯通所筑。”因此有了皋桥、义皋之名。宋代尚称之为“义高”,宋嘉泰《吴兴志》有“兴善院在县东北二十七里湖上义高村,钱氏建,号善庆院”的记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以前,那时太湖溇港有部队管理,百姓不会因水灾而流离失所,义皋溇边因而形成了村落。其集镇形成于唐五代和宋代。在明以前,它属乌程县震泽乡。义皋在清代最为繁荣,成为了太湖南岸的一个繁华小集镇,归乌程县管辖。据专家研究,民国十七年(1928年)之前被称为“义皋里”,此后一度称义皋镇。解放后,义皋系太湖公社所在地,有义皋茧站、小学、供销社、鱼行、茶店、酒肆等,后并入织里镇成为义皋村。

 

太湖之滨的小桥流水

义皋村主要水系现有列入“太湖三十六溇”的两条溇流经本村,分别为义皋溇和陈溇。据史载,义皋溇在南宋时,曾被更名为“常裕溇”。据撰写于1994年《湖州水利志》记述,时义皋溇长1.517公里,河底宽2米;陈溇长1.567公里,河底宽2米。此外,北运粮河和南运粮河也分别东西走向流经义皋村。

据湖州水利史专家陆鼎言研究,义皋溇至今在当地仍发挥着水利效益。《杭州日报》曾对义皋溇有过相关报道报载:“那溇中的水通过会呼吸的河岸渗透到农田灌溉,上面的石桥不仅能载人过岸,还能起着束水作用。溇港南宽北窄如喇叭状伸向太湖;汛期,由南往北流的苕溪水经过逐渐变窄的溇港河道与桥洞束水双重作用得以加速,湍急而来的水流将淤积的泥沙冲入太湖;旱期,由北往南流的太湖水从逐渐变宽的河道缓缓流过,润泽干裂的河道,从而保护和减少了对岸堤坡脚的冲刷。先民的智慧在这巧用天力的溇港里泽被后世。义皋溇一直往北,临近太湖时,有一座新建的水闸,其下有涵洞沟通太湖。溇港发挥着农田水利的灌、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

陈溇的故事主要源于它的木闸板。据1994年《湖州水利志》记述可知,陈溇口建有单孔水闸一座,跨径4.8米,有木板闸门,人力启闭。当时陈溇闸可泄洪10立方米每秒,引水3.2立方米每秒。后来,湖州市修建了环太湖大堤,对沿太湖溇港进行了调整,陈溇闸废。2015年5月,为了拍摄纪录片《溇港》,湖州电视台和吴兴区水利局联合寻访木闸板,几经周折,最终在义皋村村委会的仓库中找到。这些木闸板是义皋村溇港水利文化的重要遗存。

尚义桥、陈溇塘桥、常胜塘桥、太平桥合称“义皋四桥”。尚义桥,座落织里镇东北义皋集镇,连结义皋老街。尚义桥为单孔石拱桥,长约10米,宽3米,高约5米。拱券结构为纵联分节砌置法,两侧有栏板,栏板间嵌望柱8支,桥形古朴,已有数百年历史。尚义桥距太湖仅数百米,两岸民居有清代和民国年间建筑,登桥眺望,有返古归真的感受。古桥南北两侧有楹联二幅,对仗工整,读之回味无尽。北侧桥联:“流分沙漾庆安澜;民有淳风庆义里”。南侧桥联:“大泽南来,万里康庄同利涉;春波北至,千秋浩淼永安澜。”从构件判断,该桥始建年代应不晚于明,清代乾隆年间重建,晚清重修,是目前太湖溇港上保存较好的清代单孔石拱桥之一。

陈溇塘桥,在尚义桥东。明代府、县志记载为“陈溇桥”。系单孔石拱桥,长约10米,高约5米,桥型精致玲珑。拱券结构为纵联分节砌置法,两侧有栏板,栏板间有望柱8支。两侧均有桥联,撰联人文化功底深厚,内容气势大度。南侧桥联:“村苕竹泽,虹影卧波;塘跨苏湖,鱼梁压渡。”北侧桥联:“北达苏常帆影远;南来苕霅水光清。”落款为镇长李三寿题。民国20年(1931),吴兴县设置义皋镇,镇长李三寿,此桥应是这一年重建。陈溇塘桥至今保护完好,静静地躺卧在窄窄的溇港上面,是游览太湖溇港的一道景色。

 

傍水的集镇人家

义皋溇作为太湖南岸地区最重要的河道之一,这里常常停满了来自江苏、浙江等地的船家。每天凌晨5点左右,太湖渔船纷纷在此停靠交易,下午3点左右渔船再次交易。“舟市”、“水市”的兴旺,使义皋在清代已成为太湖南岸的一个繁华集镇,集镇以尚义桥为中心,小平桥为辅,形成四条老街,有鱼行、茶馆、布店,杂货店、理发店等,而且当年沿着古街可以一直通到江苏。至今,民国时的集镇百米老街保留尚好,东西走向,系花岗岩条石铺筑,与尚义桥在一条直线上。古街长47.4米(保存较好的有34.5米),宽2.4米,街两旁的店面旧貌尚在。沿河水市的河埠、驳岸保存较好。水市街长60米,共保存有六个河埠。驳岸系太湖石错缝平砌,街面部分石板仍存。沿河的两进后店前居古建筑立面保存完好。

依溇傍水有人家。“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江南水乡典型特征,义皋也不例外。清代民居“范家大厅”,不仅是市级文物保护点,也是义皋村原生态古村落的明证之一。坐落在义皋溇的东侧,建筑坐北朝南,由砖雕仪门、天井、大厅和两进楼屋组成,目前已公布为市级文保点。“范家大厅”大厅面阔三间,通进深13.80米,通面宽12.20米,面积168.36平方米。现有建筑物共3进:第一进为平厅,面宽3见,梁架结构为抬梁式,雕梁画栋,步梁、月梁、雀替等构建亦雕有精湛的花卉、瑞兽,其大柱都用金漆,可见当年制作极其讲究。平厅前有砖雕门楼,前额是“永思脩慎”,后额是“型仁讲让”,而且还刻有仙鹤等吉祥物。第二进、第三进都是楼厅,楼厅间原有厢房相连。该建筑体量较大,木构雕刻精美,为太湖溇港古村落中规格较高的厅堂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在义皋村北面有朱家庙自然村,它们分布在义皋溇的北段两侧,并沿运粮河走向自然分布。因北运粮河与义皋溇交叉而形成了东西两个区块。西区块保留着太湖石砌筑的古驳岸、花岗岩砌筑的河埠及朱家九开间老宅、小弄等。其中朱家老宅有九开间平屋,东边六间平厅为清中后期建造,后两进平厅为清晚期所建,梁架及堆灰图案保存完好。东区块保存着朱家庙、古朴树和众多朱姓古民居。朱姓家族民居中保存较好的有38号、39号、41号、52号、60号等处。这些民居虽不华丽,但原真、朴素,反映了太湖边老百姓恬静朴素的生活状态。

 

烟波深处的茧站书院

在义皋这个江南水乡古村,水稻生产是农家的主业,而种桑养蚕曾是他们的主要副业。义皋茧站曾经的辉煌,就见证了这个村蚕桑业的发达。这个茧站占地6亩,是一座青红砖相间的二层楼房,呈“回”字缺口形,人字形屋顶;面阔8间,进深10间。外墙青砖错缝平砌,用二披或三披红砖间隔,是本地难得一见的清水做法。据村里人介绍,当年周围几十个乡镇,数百个村子的蚕茧都是送到这里来卖的。据悉茧站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在80年代时规模达到顶峰。但是随着湖州丝织行业的衰退,2007年“义皋茧站”被弃用了。之所以现在还保存着,是因为村里要在这里要开办一个溇港文化博物馆。走进茧站,一眼就能看到墙上的两块标语:“坚决消灭踏瘪茧,随手拾起落地茧”,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而茧站里两排八扇的烘茧室,让人感受到当年义皋茧站的辉煌与喧闹。

义皋不仅曾有繁盛的经济基础,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陈溇自然村港西,陈溇塘桥南侧,有一座五湖书院,原为陈溇吴江峰太守故宅。民国年间曾设小学,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书院内开办夜校,后来全部拆除,材料用于建造机埠等,书院遗址现为一片桑园。据记载,自北宋康定、庆历年间(1040-1048)胡瑗先生应邀教授湖州州学,首设经义、治事二斋,创办了富有特色的湖学后,各地纷纷到湖州取经,成为太学及各州立学的楷模。湖州教育随之进入了新的时期,郡治、县治及东南部的一些大镇相继建立了学校。然而,离郡治不到30里的临近太湖的三十六溇地区却一直没有建立学校。清光绪《乌程县志》卷二《学校》载,同治九年(1870年),邑绅徐有珂写信给曾任苏州知府的吴云,讲了与邑绅陈根培、张尧淦等商议,设想在三十六溇地区建立书院的事。看完信后吴云表态:“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并第一个捐白金若干。接着居住在太湖边的有义之士也纷纷解囊捐资,特别是时任湖州知府的宗源瀚为新创书院捐上自已的部分俸禄,并提议湖州府丝捐善后款项下每包丝拨1块钱给郡县各书院。至此,五湖书院才真正得以创办和长存。这些轶事至今仍以《创建五湖书院碑记》的形式存于织里利济禅寺。其后,五湖书院聘徐有珂任主讲,分时艺、经学两斋,逢夏历每月初一、十五给学生授课,还制订了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办法、学生津贴高低的分发标准及旬查月试的检查办法。可以说,五湖书院是吴兴三十六溇地区历史上第一所学校,先后培养出一大批有识之士,为吴兴的文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千年义皋村,是驻留时光的载体,如今再次端详这古老的脸庞,“旧”的真实,“残”的美丽,看过大都市的美景,这些“旧”,这些“残”更让人心动。

上一篇:孟頫故里 书画圣地 文化东衡
下一篇:昌硕故里 扇子之乡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