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书画
 
 
昌硕故里 扇子之乡
——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吉鄣吴
日期:2017-05-13 浏览次数: 字号:[ ]

写鄣吴,是需要做一番功课的。掩藏在青山绿水背后的,是蕴藉的人文历史。

高墙深院里,有的是一段段的故事。曾经被誉为“浙北名镇”的鄣吴,孕育了无数人杰。从明朝的“吴氏父子四进士”,到晚清的“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鄣吴大地,记下了她每一位杰出子民的风采。2015年,鄣吴镇荣膺人民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最美小镇之“中国最美历史文化小镇”,鄣吴村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

 

暮春时分,太阳正好。在难得的休闲日子里,驱车赴鄣吴。一路上,所见皆绿荫环绕,山水清明。在鄣吴停车场下车时,一条清澈的溪流赫然跃上眼帘。望着溪水两岸的一行行垂柳,脑海里跳出了安吉乡贤王显承描写鄣吴的诗句:“行到吴村香雨亭,柳丝斜拂酒旗青,玉华金华双峰峙,流水落花出晚汀。”“吴村”,即鄣吴村。这首诗,说的就是当时鄣吴的风景:青山相对,柳丝斜拂,流水落花,端的是江南好风景。

鄣吴村,现为鄣吴镇政府驻地,坐落于安吉县境西北陲,曾为孝丰至长兴、安徽广德的通衢。金华、玉华二山耸于两侧,金鸡水沿村而过,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向有“半日村”之雅名。现在,鄣吴村总体格局仍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形成的“鲤鱼形”古村落的风貌。全村辖 39 个村民小组,1062 户,常住人口三千余人。

鄣吴村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为县内古老名村之一。境内山脉属于天目山北支,古称“鄣山”。秦统一六国后置天下为三十六郡,安吉县属鄣郡。郡以山名,鄣吴之“鄣”源出于此。鄣吴村的先民们,经过近千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使鄣吴村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典型的明清风貌、极具山区个性的古村落,为后人留下了不可胜数的明、清古建筑(包括遗址):小桥流水、林立的牌坊,纵横交错的街巷,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

停车场正对面,就是“吴昌硕故居”。吴昌硕是安吉的符号,是安吉特别是鄣吴人民的骄傲。作为一代艺术大师、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在艺术上堪称“通才”,在诗书画印上有“四绝”之称。于右任为其撰的挽联足以说明他的艺术地位:“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作为一代巨匠,吴昌硕对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少年时曾被乡人戏称为“乡阿姐”、而自己也坦然刻印接受的艺术大师,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他将这些艺术互相融合,各取其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潘天寿说:“昌硕先生诗、书、画、治印,无所不长。他的作品,有强烈的特殊风格,自成体系。”

作为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吴昌硕在近现代画坛的地位与影响力无人能比。他的治印,古朴淳厚、雄浑高远;他的诗,纵横高古、苍劲旷逸;他的书法,高雅逸致、入古出新。吴昌硕的艺术,是“四美具,二难并”,既将诗书画印熔于一炉,又很好地处理了传统和创新两者的关系。齐白石曾诗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表示了对吴昌硕艺术的极大推崇。

吴昌硕故居在1987年收归国有后,于当年即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第一次维修,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维修,因而,故居保存完好。修复当年即对外开放,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中外参观者,已成为安吉县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说起吴昌硕,不能不提他的祖上。据《吴氏家谱》载,鄣吴吴氏祖先是在宋室南渡时来到此地的。1127年,宋高宗赵构建炎年间,金兵南下,中原士人、百姓纷纷逃亡江南。当时江苏淮安名门大族、人称“十九公”的吴瑾,为避兵乱,携家人跟随着南迁的人流,从原住地淮安经荆襄、五岭、八闽,辗转南迁。经过钱塘时,吴瑾深深地被浙江的青山绿水所吸引。但秉性淡泊的他不喜繁华都会,于是乘舟溯苕水而上,一直来到安吉的鱼池乡,就是后来的鄣吴村。吴瑾觉得村庄处在深山中,风光清丽,人情淳厚,于是以此为家。这就是鄣吴吴氏迁浙定居之始,此后这一支迁浙吴氏便世居鄣吴。因村古代属古鄣县南境,又以吴氏为著,故称“鄣南吴家村”,简称“鄣吴村”。后来吴氏子孙繁衍,成为大族。至清咸丰前,成为拥有四、五千人口的集镇,街巷交错,牌坊林立,豪宅大院鳞次栉比,是当时安吉、孝丰乃至浙北的大镇。“小小孝丰城,大大鄣吴村”的歌谣就此流传。

鄣吴水土丰厚,滋养了无数人杰,文化底蕴非常浓厚。自南宋后,因鄣吴村山林丰茂、土地肥美,加上地处浙皖边境僻远山区,宋、元、明数百年间一直少战乱,相对和平安宁,因而得以繁荣发展,人口日渐鼎盛。随着吴氏子孙繁衍,鄣吴村规模也渐渐扩大。村里原有他姓,却人丁不旺,村庄就成了吴姓的天下。经历代吴姓族人苦心经营,以及400多年休养生息,在明中叶嘉靖年间达到了鼎盛。

嘉靖年间,发生了鄣吴村村史上最大的一件事:吴瑾的十一、十二世孙吴麟、吴龙、吴维岳、吴维京相继进士及第,其中吴维岳更官至御史之位。一时“父子叔侄四进士”成为佳话,吴氏自此也成为孝丰乃至湖州的望族。                                                                                                                                                                                                                                                                                                                                                                                                                                                                                                                

吴麟、吴龙的父亲吴 松(1459--1552),字寿卿,号南山,性好义,曾创办义塾,还捐银千两为孝丰县学由文庙迁建东门魁星阁,诰封吏部考功郎中,时人称为“ 吏部公”。吴麟(1485—1553),名允祥,号苕溪,鄣吴村吴氏十一世祖。明嘉靖五年(1526年),与其弟吴龙同榜进士,时称“二吴”、“双进士”。同治《孝丰县志·坊巷》有“县北门双进士坊”和“鄣吴村甲第联芳坊”的记载,说的就是当时为纪念麟、龙两人同榜考上进士而分别在县城、鄣吴村建的石坊。又《湖州府志·科举》载:麟、龙二人“开孝丰建县(1487年孝丰从安吉县析出)以来科举记录”。吴麟后累官至山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因政声显赫,被推为“江南北治行第一”。明嘉靖26年(公元1547年),时年63岁的吴麟致仕归里。吴麟善诗文,退休后曾参加湖州“岘山诗社”活动,有《苕源存稿》十卷藏于家,今佚。其墓地建筑宏伟、精美,为鄣吴地区“天官墓 ”群中之佼佼者。后毁于“文革”。

吴龙,字允际,号石岐,比兄长吴麟小12岁,少时曾“从其学”。中进士后授礼部主事,迁吏部郎中,仕至福建布政使右参政。工诗文,曾与顾应祥、陈良谟倡结诗社,参与湖州岘山逸老堂雅集,有《贻谷集》。

嘉靖十七年(1538年),吴麟之子吴维岳进士及第。吴维岳(1514—1568),字峻伯,号霁寰。初任江阴县令,由于为官清廉,调任刑部主事,草拟并推行了详尽周密的审理刑案的条例,又曾赴江西平反冤狱,活人无数。后历任兵部郎中、山东按察副使、湖广参议、江西按察使,并以右佥都御史之职巡抚贵州。吴维岳曾考选士子,所举10人皆海内才俊,其中就有“一代名相”张居正。吴维岳为人刚直,后得罪权贵,被谤免职,返归乡里,未几病逝。吴维岳擅长书法,精通文学,尤精于诗,曾与王世贞、李攀龙等倡诗社,为“嘉靖广五子”之一,著有《天目山斋岁编》、《奏议》与《海岱集》等。其《天目山斋岁编》二十四卷,多为在天目山麓读书时的吟咏唱和之作。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吴麟次子吴维京又登进士榜,仕至知府。嘉靖一朝四十五年间,吴家两代出现了四位进士,先后入朝为官。嘉靖帝曾特赐一块御匾,上题:“吴氏父子四进士”几个大字。

鄣吴有很多古建筑遗存,除了“吴昌硕故居”外,还有“胡家大屋”、“金家大屋”、“双进士故宅”、“狮子坛门楼”等近20处。走在鄣吴的村巷上,当你看到“归仁里”、“进士巷”这样的名字时,你的心里,一定油然而生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敬仰甚至敬畏之情。一个有文化的村子,故事与岁月俱老。大风吹过千百年,村边溪流淌过千百年,处处有故事的鄣吴,屹立在历史的潮头。

 

鄣吴周边群山连绵、修竹茂林。鄣吴受大师遗风的影响,书画氛围浓郁。鄣吴人聪明灵巧,大多能写会画。“白天舞锄头,晚上舞笔头”成为鄣吴特有的文化现象。

民国初年,制扇技艺传入鄣吴。上世纪70年代末,鄣吴办起了第一家集体所有制扇厂——鄣吴大队扇厂,随之规模也不断扩大。从初期的为苏州、杭州等地扇厂加工扇子半成品,发展为目前的扇骨加工、扇面创作、扇面装裱、整扇装配等一条龙生产,彻底改变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特色产业——制扇。

会画能写的鄣吴人在扇面创作上大显身手,他们在小小的扇面上泼墨挥毫,辅以自己的艺术想象,创作出一幅幅富有创意且散发着泥土清香的艺术作品。鄣吴现有各类制扇企业40多家,年产集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于一体的各类工艺扇140余种,扇子年产量达3000万把,产值达亿元。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使鄣吴成为江浙沪地区小有名气的“扇子之乡”。目前,国内市场的扇子有1/3就出自鄣吴。2008年,鄣吴扇子被选为北京奥运会指定产品,20万把工艺扇、2500把高档乌木、小叶紫檀纸扇进入了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现场。这些美丽的扇子,在中外嘉宾手中盈盈舞动。

鄣吴的“扇子博物馆”,讲述着一把把扇子的前生今世。在博物馆里,我徜徉在关于扇子的知识海洋里,为手工艺人的智慧钦佩不已。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这样形容扇子:“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一把小小的团扇,袅袅地向我们走来。

在昌硕故居旁的一家扇店,几位年轻姑娘正往手中精美的工艺扇上绘画。一会儿,在她们的手下,就出现了绿的叶、红的花、黑的枝,一枝漂亮的梅花开放在白色的扇面上。鄣吴的扇子,都是纯手工制品。一把成品的工艺竹扇,要经过劈篾、选材、造型、蒸煮、烘干、打磨、扇面书画、扇面装裱、整扇装配等5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体现了手工艺人的智慧。鄣吴村的街上,到处是扇店,一个或几个年轻妇女,安安静静地坐在店里,装裱扇面、写写画画。门外,阳光灿烂;门内,岁月静好。

近年来,鄣吴紧紧围绕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确定了“生态立镇、文化名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着力凸显特色,以昌硕文化为核心、以扇产业为引领的特色文化小镇已初具雏形。鄣吴,这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名村古镇,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溇港明珠 千年古村
下一篇:辑里湖丝辑里人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