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提案天地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与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议
日期:2014-05-12 浏览次数: 字号:[ ]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崛起,使文化旅游产业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承载着文化内涵的旅游业,日益彰显出独特而持久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和旅游的创新融合和共赢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

    湖州,一直以来享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清丽之地,文化之邦”的美誉。高铁开通后,湖州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同城概念更为明晰,与环渤海大城市的距离明显拉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运行,使湖州旅游业有了新的更加广阔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我们认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历经沧桑而依然鲜活灵动的人文景观,使湖州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融合优势。但是,讫今为止,湖州文化与旅游融合互动程度还不高、协调配合还不够,各自为政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丰厚的文化底蕴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创新融合共赢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总体规划。文化与旅游两者融合互动发展还没有顶层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设计。由此导致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效益差,旅游产品缺乏深层次文化内涵。无论是项王公园、仁皇山风景区、陈英士故居、莲花庄还是湖笔文化节、蚕花节等等,大多处在占用资源、品牌知名度低、经营业绩差的状态。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严重缺乏深度的文化包装和品牌打造,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成优质的旅游产品,更遑论有丰厚的旅游收益。同时,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文化旅游资源的重复性开发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仍不同程度存在。以湖州乡村文化旅游来说,基本上都是吃吃农家饭,住在农家屋,采摘农家蔬果的低水平重复活动。

    二、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就目前现状看,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分属于多个政府部门管理。多头管理的体制造成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建立相对独立但又不够完善的文化旅游景观营运体系。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工作联系、协调配合,还处于比较松散的阶段,缺乏必要的机制安排和制度约束。如文化部门管理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文化场馆,文物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宗教部门管理的宗教寺院,旅游部门管理的景区景点等等,未能进行有效整合,纯文化元素或纯旅游元素较多,文化元素未能渗入旅游元素,旅游元素未能彰显文化底蕴,两者未能进行有效融合,无法形成极具吸引力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束缚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首先是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以至于勉强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存在“很有说头,也有看头,但没玩头”,形成“只见人流,不见人留”的尴尬局面。尚未将文化转化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的旅游需求。其次是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智力支撑匮乏。外地专业人才引不来,本土有一定经验的人才留不住,以至于真正懂文化,懂旅游,善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稀缺。

    我市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创新融合,共赢发展。

    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规划是纲,纲举目张。要注重融合现有的文化和旅游规划,整合和优化文化旅游资源,正确处理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行系统思考、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实现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的新提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避免互动发展中的无序性和低层次性,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撑产业。要坚持以独特魅力文化妆点景区景点。在旅游产业中注入文化元素时注意改变文化资源展示、阵列的单一模式,把静态的文化资源、分散的文化元素、深厚的文化内涵转化为贴近游客、美味可口的文化大餐,转化为既有鲜明文化特色,又有很强参与性和广泛消费面的文化休闲娱乐产品。通过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改造、包装、升级,使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要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特别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着力抓好市区和各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工作。通过文化项目的空间整合和优化,着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集聚、辐射并具有旅游功能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二、整合政府管理资源。产业大融合呼唤大管理。要整合政府管理资源,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区域联合管理机构,以此为核心,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避免各自为阵,分化资源。要在旅游资源普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要文化基础设施等开发与利用,重大旅游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注重部门协调配合,建立相互支持、互动发展的工作关系。

    三、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品牌是产业的生命所在。要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抓好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开发,进一步构建文化旅游品牌体系。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在慢慢流逝,不少历史人文景观已然淡出人们的视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要善于推陈出新,结合历史文化元素,谋划新的旅游亮点,在县区和中心镇,精心设计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民俗表演一条街、娱乐一条街、动漫一条街、文化一条街等文化功能区,市区要加快推进民国文化园区建设、小西街改造等文化旅游互动建设项目的步伐,为湖州文化旅游增添亮点,加快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牌形象和文化竞争力。要深入发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找准具有湖州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要注重发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研究蚕丝文化、茶文化、笔文化、鱼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文化,做精特色文化节庆品牌,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和感受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亮的文化形象。

    四、完善要素保障机制。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是我市文化与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共赢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在适度逐步增加财政投资的同时,要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外资资本、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有效破解融合发展中资金匮乏的瓶颈问题。同时创新人才机制,抓紧人才引进,选拨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管理者,吸收、引进懂文化旅游的从业者,培养一支专业精、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允许有特殊才能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创作成果和科研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参与收益分配,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创新融合,共赢发展。

 

上一篇:关于提高湖州主城区内涝防治能力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市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议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