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协商活动
 
 
市委书记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建议汇总
日期:2020-01-08 浏览次数: 字号:[ ]

   市政协将“全力推进滨湖一体化,加快建设南太湖新区”为主题的市委书记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活动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履职任务,自2月28日启动谋划,历经方案制定、动员部署、走访座谈、外出考察、实地踏勘、组织起草、修改完善、会议筹备等阶段,历时近半年。8月9日下午,市委书记马晓晖与来自15个界别和有关县区的28名委员开展了“面对面”交流座谈,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其中12名委员作了现场发言、1名委员作了视频远程发言,15名委员作了书面交流。现汇总如下,供决策参考。

    

   一、极化定位,高起点争创国家级新区

   1.创新管理体制。打破传统行政区域框架,分步建立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第一步是在一体化规划基础上,明确核心区范围,合理确定控制区,加强整体管控,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整合现有太湖度假区和国企资源组建领导班子,强化核心区的实体化运作。第二步是待条件成熟,适时整合行政区和功能区,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权,探索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运行管理机制,合力争创国家级新区。

   2.科学编制规划。以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为目标,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省大湾区战略,整合空间范围、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将新区分核心区、协同区和联动区三级考虑,分别将图影、梅东、长田漾弁山区块,长东区块,仁皇山区块整合成旅游度假、太湖新城和行政文教区块,开发区和吴兴高新区成为高端智能制造区块。明确各功能区块产业方向,制定产业标准,严格规划管制,控制开发强度,强化空间利用,提高科创水平。

   3.推动整体发展。建立南太湖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新区建设。以城市总规修编为契机,强化南太湖新区核心区与吴兴区、南浔区及长兴县等周边区域协同联动,推动南太湖城市带建设。整合重点旅游资源,推动形成以滨湖区域为中心,乡村旅游、古镇旅游为辅助的全域景区。

    

   二、强化支撑,高质量推进产城融合

   4.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新区平台,通过“走出去”发展为做强总部经济服务,防止本土企业空心化。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聚焦高端要素,研究出台产业准入、人才引进等政策。有计划组织全市有影响力的绿色制造、绿色服务企业进驻新区,大力招引国际国内知名战略投资者,集中建设总部经济新城,形成聚集效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研究创办“绿色创新论坛”,扩大湖州影响力。

   5.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围绕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制定出台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并注重与兄弟城市错位发展。在新区内规划重点园区、重点区块,加速重点产业区域总部落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生活环境,为总部企业提供全面、专业、常态化服务。以国际化为标杆,培养一批国际化人才,缔结一批国际友好城市,加快与沪宁杭等地的战略合作,积极融入大都市圈,谋求共同发展。

   6.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将健康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纳入新区建设总体规划,依托南太湖周边资源、现有项目和基地设施,构建“医、养、健、智”四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并注重健康产业科技产品的研发。加大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健康产业。

   7.加快湖州科技城建设。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契机,积极向上争取资源盘子,将政策红利有效转化为发展红利。加快市政府关于科技城建设发展意见的落地实施,协调科教文卫商等优质配套资源向科技城倾斜,确保重点要素保障,强化力量配备。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并注重与其他战略联动,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实现政策红利的效益最大化。

   8.促进高端人才集聚。鼓励本土及外地企业落户新区,以产业集群引领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招引政策,鼓励人才柔性流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招才引才的针对性。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吸引知名院校或高端教育培训机构入住新区或设立分校、合作办学,借智借力提升我市整体教育质量,逐步满足新区建设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9.强化新区法治保障。优化各级政府法律专家库,整合社会法律服务资源,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充分运用公司法律、金融法律、破产法律等手段,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中小企业转型提升。坚决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干扰金融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引入知名综合性法律服务专家,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投资融资、知识产权等专业法律服务方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发挥优势,高品质打造滨湖旅游胜地

   10.整合滨湖旅游资源。制订《滨湖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成立滨湖旅游一体化协同推进小组,统筹滨湖全域联动开发建设。构建滨湖旅游产品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一批滨湖休闲度假业态,为全域旅游发展增添新活力。加强各主体联动,通过政企营销渠道融合、宣传媒体资源整合、旅游运行商协作等,打响“中国滨湖度假首选地”品牌。

   11.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个性化、体验化、高端化的南太湖文化旅游,推动由一般性观光休闲旅游向深度体验性旅游升级。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若干个具有湖州特色、顶级创意、游客认可度高的“大好高”项目,引领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有高度、成系统、多途径、针对性的宣传营销,不断扩大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12.发挥田园综合体作用。围绕新区功能布局,综合考虑产业类别,因地制宜构建“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导入地产元素,引入社会工商资本,采用土地、民居入股和保底分红、返聘务工等多种方式回报农村、农民。打好自然生态型旅游产品和度假旅游产品组合拳,以多种业态规划形成高端旅游度假居住胜地,打造城中有田、村中有城的田园综合体。

   13.丰富繁荣旅游商品。组建由分管市领导挂帅的旅游特色文化商品发展项目领导班子,加快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成立旅游商品研发设计中心,精准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名品。强化部门协同,推进旅游商品集聚平台建设,逐步创建“天下湖品”旅游商品集聚地。

   14.打造乐水运动之城。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滨湖水生态网络优势,打造一批水上休闲旅游精品项目。强化文化体验,注重主要景点下水码头和水体周边观景台建设,打造水文化体验项目。依托市水上运动协会,在师院、职院等高校开设相应课程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将水生态文明理念纳入中小学教育,普及水生态运动技能。筹建全国水上休闲运动中心,打造“水上运动威尼斯”特色名片。

    

   四、拉高标杆,高水准建设生态示范

   15.以最严要求建设污水零直排区。深度排查重点排污区域的地下管线,运用科技手段尽快完成市政排水主支管网的内部检查,适时建设城市管网大数据平台。加快凤凰、市北和小梅污水处理厂间的管网连通,全面完成新区内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的提标改造,不断强化尾水综合利用。深入推进南太湖新区内老管网和泵站的提升改造,新老居民小区及城郊结合部、餐饮集聚区的雨污管网改造工程。进一步规范制度,严格落实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16.以生态理念发展绿色建筑。从规划与建设、运营与改造、技术与运用、引导与激励等指导新区绿色建筑发展,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推广装配式建筑,实现绿色制造、智慧施工。推进建筑智能化、信息化,减少能源浪费。建立绿色科技园,为建筑产业搭建创新孵化平台。建立绿色发展基金、绿色担保、绿色贴息,实行差别化金融服务。

   17.以创新思维推进资源利用。深化“多规合一”,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构筑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深化“标准地”出让模式和“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追求土地收益最大化。加快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优化政策创新与权益分配。科学规划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布局,打造生态保护样板。

   18.以务实举措助推绿色经济。帮助企业推进智能工厂改造,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成立市绿色企业联盟或相应组织,引导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对绿色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健全创新创业体系,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切实为“绿色制造”提供智力支撑。

    

   五、基础先行,高品质建设宜居家园

   19.加快构筑现代交通体系。抓紧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推动长兴、中心城市、南浔三地的高水平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苏锡常轨道交通,积极构建跨太湖交通体系,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城市。

   20.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立地下综合管廓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部门,编制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制定可靠的技术方案,充分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提升管廊建设水平。建立专项基金,引入社会资本,保障建设需要。

   21.探索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完善运行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与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机制,构建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构建全新的智慧城市形态。

   22.同步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制定《南太湖新区社区建设和综合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社区硬件建设。设立新区社会工作和社区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各部门把资源、服务、管理投放到城乡社区,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与管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进幸福邻里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发展基金会。挖掘、传承和培育本土文化,形成社区价值认同,增强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六、凝聚共识,高标准提升城市内涵

   23.熔炼湖州城市精神。将城市精神作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因地制宜,讲好湖州的绿色故事。突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赶超”精神,并做到一以贯之。坚持用百姓语言来提炼、倡导和宣传城市精神,并做到知行合一。

   24.谋划建设博物馆群。在新区内统一规划布局主题鲜明、多元多样的博物馆群,通过联合举办节日庆典、大型展览、国际会议、趣味市集等文化活动,加强与社区合作逐步形成区域文化品牌。鼓励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周边文化氛围创造,形成良性的文化消费业态。

   25.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滨湖文化底蕴,适时建设邱城遗址公园,重建项王庙、石林精舍、幻住庵,开发观音文化,重修黄龙洞,修复朱家骅故居,挖掘展示西部长兴区块历史文化和溇港文化,赋予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上一篇:市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建议汇总.
下一篇:市政协第3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协商纪要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