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协商活动
 
 
市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建议汇总
日期:2020-01-07 浏览次数: 字号:[ ]

   10月2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钱三雄与来自22个界别和有关区县的48名政协委员及专家代表围绕“大力推动湖州建设长三角物流中心”,开展座谈协商活动。其中17名委员及专家代表作现场发言、15名委员作书面发言、16名委员作了建议摘要。现将委员及专家的意见建议汇总如下,供参考。


   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1.明确目标定位。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整合资源优势,参与长三角经济区产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以功能互补,网络集群,技术衔接,机制灵活,供给能力强,连接长三角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中心城市,并适时申报南太湖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建成“铁、公、水、金融、信息”五港合一的国家级物流枢纽,统筹协调与市内其他物流园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做到辐射范围不重叠、功能定位有重点、规划发展相统一。

   2.完善体制机制。成立全市现代物流管理机构,强化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并从多规融合、空间布局、项目申报、产业招商、要素配置等方面,统一协调各区县物流园区(中心)资源的建设、运营的整体规划,避免多部门、多头管理。抓紧成立公司化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公司,履行运营、管理、服务职能,整合园区资源,培育物流业态模式,规范园区运行,搭建信息化平台,提供公共服务。

   3.注重规划布局。高标准完善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推进资源整合,合理优化布局。梳理全市物流基地建设发展现状,规划修编重点物流基地,明晰现有各物流园区功能。对有规划未启动及有空间余地的物流园,可打造成为“产业园、物流园”二园合一的区域经济发展引擎。优化完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通畅一期物流园区运营,在铁路场站区、水路码头作业区补充公共作业平台和智能仓储,并以产业园与物流园融合的方式开发二期,引进产业集群,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

   4.加大基础要素保障。制定出台物流业降成本政策措施,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强化保障土地供应,对物流用地在建设优惠政策期限、亩均税收产出及物流用地投资强度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建立现代物流专项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物流业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物流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探索银企协作共同组建物流银行,构建物流企业信贷信用平台。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大对物流龙头企业申请商业保理、网络小贷等金融牌照的支持力度。

   5.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培育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加强物流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探索亩均税收分类考核,区别对待生产服务类项目和商贸服务类项目考核。进一步规范工业企业仓储用地的使用,适度提高制造业企业亩均税收考核指标,倒逼企业减少仓储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健全完善物流行业发展绩效考核机制,促进物流企业小升规、规转强。建立健全物流企业综合评价机制,淘汰过剩产能,避免低质、同质竞争。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市社会公用型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确定物流园区的功能区划分。鼓励物流园区建成项目基础设施共享互通,避免重复投资。扩大湖州西货站规模,加快建设铁路集装箱基础设施。整合改造全市低、小、散码头,重点建设集装箱专用码头、多用途码头和公用码头,提高航道通行能力。探索研究水上高速公路、南太湖隧道等试验项目。谋划建设湖州公共运输机场,填补空运空白。加大新能源配送车辆推广力度,制定新能源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出台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地方标准,通过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赋予路权。


   三.进一步调整运力结构

   7.畅通多式联运体系。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公路网、铁路网和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促进“公转水”和“铁公水”,打造多式联运网络。出台多式联运物流协调相关制度,优化全员全程管理,提升转运效率。探索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推进“一单制”的全程无缝运输服务。完善“铁公水”转运纽点设施设备,构建运能匹配的集疏运通道。出台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文件和长期规划,激发多式联运“活”的动力。建立联运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发挥湖州保税物流中心作用,提高通关效率和周转速度。

   8.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强化水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高航道等级,扩大三级航道通航里程比例,优化水路运输结构,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内河航运精品航线,引导沿线港口联合发展水运。大力挖掘本地箱源,有效推动“陆改水、散改集”。加强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的深度合作,开拓周边腹地水路集装箱箱源,并同步拓展国际物流服务功能。调整口岸限定政策,支持内河集装箱码头的生存发展。探索长三角区域水运合作机制,组建长三角区域(湖州)港航联盟,形成发展合力。


   四.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

   9.加大引才力度。设立“湖州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人才飞地”等柔性人才引进方式,引进一批物流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管理等稀缺领域的高端物流人才落户湖州。创新招才引智政策,着力破解物流企业用人难、留人难问题。编写物流产业人才目录,有的放矢招引人才。细化行业准入规范和行业标准,探索性开展地方性企业物流人才评价认证。

   10.拓宽育才途径。支持本地高校加强物流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兼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与人才交流机制,大力推进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鼓励企业从业人员到高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政府、协会、高校、企业的作用,创建公共交流平台,鼓励物流人才的交流与轮训。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物流企业各层次人才技能培养提供保障。组织实施物流人才KPI考核,对物流企业吸引本科及以上物流管理类专业人才给予一定补助和政策优惠。


   五、进一步建设智慧物流

   11.加快智慧物流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活动的深度融合,建设集数字化运用、智能化配送的全市智慧物流交易平台。强化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建设统一信息平台,推进高新技术应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支持物流企业推广使用物流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分拣等现代装备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区域间物流行业信息的互联互通,摆脱点式经营、信息孤岛困境。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线下运输公司”,开发建设无车承运人平台。

 

   六、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

   12.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尽快制定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品牌供应链企业落户湖州。推进物流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引导制造企业实施物流服务外包,逐步完成企业内部“零”仓储和“零”库存,通过供应链打通产业链。建设现代供应链体系,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当“链主”,为制造企业提供一揽子供应链解决方案,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培育运用现代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平台型”供应链物流企业,满足中小企业服务需求。完善第三方供应链物流与企业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探索产业供应链服务标准,逐步建立供应链物流促进和监管体系。

   13.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冷链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机制, 畅通农产品上行之路。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冷链物流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打造全程监控平台和冷链配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提升信息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14.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建设区县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建立“多站合一”物流网络及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扩大电商规模,建立农户+电商+超市+餐饮店+农贸市场+单位+物流的综合体,融合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加快农产品上行。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尝试农村货运班线+村通客车模式,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七.进一步强化产业带动

   15.发展物流装备制造业。系统编制物流装备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现代化物流装备产业高新园区建设。完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重大物流装备项目绿色通道和首台(套)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加强物流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动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成立物流装备产业联盟和物流装备创新联盟,整合联盟内外资源,建立共享合作机制,推进物流装备业务合作、信息管理和技术创新。积极争取承办中国物流装备发展大会,打响“物流装备湖州造”的品牌。

   16.加速港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物流功能,全方位对接上海、宁波等口岸城市,加快推进“湖杭宁”、“湖皖沪”物流产业承接发展带建设。以打造临港工业为抓手,重点发展和支撑港口经济的相关产业,形成港产融合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制定并细化港口与产业融合发展、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等具体规划方案,使港产城真正从“混合”、“杂合”向“融合”转变。推广“区港园”联动模式,加快建设特色临港产业发展带,大力推进港航产业融合发展。

   17.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围绕湖州“4+4”实体经济体系,招引集聚和培育一批智慧物流装备、供应链管理服务、进出口保税仓储等龙头物流企业,促进产业集聚。筹建物流发展集团,通过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整合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培育一家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综合物流集团。探索“杭沪运营+湖州物流”的“飞地”合作模式,引进独角兽企业在湖州设立区域分仓。同时,发挥政府调控保障作用,扶持一批运营成熟、具备一定资源的中小物流企业,提升物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上一篇:市委书记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 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圆桌会议建议汇总
下一篇:市政协第11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协商纪要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