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协商活动
 
 
为赶超发展献有用之策 为民生福祉建睿智之言
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要
日期:2017-05-13 浏览次数: 字号:[ ]

 

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大力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赶超发展

——蒋小明委员代表民革湖州市委会的发言

 

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我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赶超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建议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充分发挥优势,着力补齐短板,聚力示范创建,助推湖州工业经济赶超发展。一是趁热打铁,根据3月份中国工程院组织有关专家来湖的调研论证结果,进一步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力争上半年获得批复。二是聚焦关键,争取重点领域突破,构建以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三是完善政策,构筑相应保障体系,重点在“人才集聚、技术创新、金融服务、财政资金、要素配置、企业环境”等领域推进改革。四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部门的协同作用和县区的平台、载体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示范。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炯委员代表民盟湖州市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别是重点细分行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我市未来五年“加快赶超,实现‘两高’”的发展目标,我市传统产业发展还存在企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低端锁定”较为突出等问题。建议一是健全完善激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实施“四无”企业、“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加快产业生态化绿色化提升。二是引导企业积极增加研发投入,集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制定出台促进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产学研用紧密合作。三是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 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系统实施传统行业企业家和企业决策层管理人员的提升培训计划,切实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推动企业由以生产为导向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并以国际营销为主导的高层次经营转变。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  积极推动开放活市

——潘水琴委员代表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交易额逐年增长,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看,我市跨境电商仍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着低小散特点突出、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支撑体系亟待加强、监测分析难以开展等诸多问题。建议一是以重点企业为突破,加快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实施品牌化、规模化经营。二是加快推进湖州跨境电商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以现有的省级跨境电商发展试点为重点,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性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以专业平台为支撑,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集聚发展。三是完善仓储物流、技术支持、报关报检等综合服务链条,并积极支持成立跨境电商行业协会,以提升服务为重点,加快完善跨境电商支撑体系。四是深入实施电子商务“万千”培训计划,引进一批适合我市跨境电商发展的优秀电子商务领军人才和团队,以合作共建为抓手,加快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关于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促进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王枫委员代表市工商业联合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企业降本增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当前,由于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综合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问题较为突出等原因,我市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投资活力不足、发展动力不强的问题。建议一是提振信心激活力,着力研究制定帮扶解困、优化服务、推动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营造脚踏实地、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减负增活力,着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并规范执法环境,为实体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三是创新举措添活力,通过鼓励金融创新、探索产融结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企业拓展更广的发展领域、更大的发展市场。四是深化改革释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崇尚技术  铸造匠心

切实加强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张育宝委员代表市总工会的发言

 

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增创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保障,也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市赶超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由于职工学技术氛围不浓、企业培训经费提取不足、培训扶持举措不多等原因,我市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特别是能工巧匠、技术大师等高技能人才总体偏少,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建议一是落实企业对职工培训的主体责任,研究出台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统筹使用制度或管理办法,确保企业足额提取、合理使用好职工教育经费。二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并把职工高技能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考核。三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扶持各类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培训、实训机构。四是营造“崇尚技术、不唯学历”良好氛围,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

 

关于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的建议

——裴兰顺委员代表民建湖州市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当前我市在创新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创新平台层次不高、扶持政策力度不大、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建议一是高标准规划、大投入建设建设湖州科技城,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加强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夯实创新发展基础。二是用好“国千”“省千”及“南太湖精英计划”等人才项目的扶持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产业发展动力。三是探索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功能,做好南太湖金融产业园、浙北金融中心等金融平台建设,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与认定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成立省级以上研究院,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

 

建设“数据大脑”  打造智慧城市

——张明委员代表农工党湖州市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各级部门、各行业大力推进智慧平台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市民,推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但我市智慧平台建设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财政投入压力较大、数据信息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由一把手负责的湖州市城市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办公室,科学安排城市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数据架构、数据处理等,并吸引华为、阿里巴巴等大投资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产品架构等进行设计和投资。二是优化投资模式,采用“PPP+资本市场”的商业投资模式,政府部门提供公信力支撑,由社会专业投资者牵头自主构建平台。三是整合数据资源,按照先易后难,服务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政府决策分析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数据逐步统一纳入平台,并积极推进数据的统一管理、开发和利用。

 

关于大力发展中心城区楼宇经济的建议

——单建明委员代表吴兴区政协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中心城区核心商圈的楼宇经济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增。但是我市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发展还存在整体发展层次不高,特色集聚程度偏低;产权分散问题突出,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日常监管难以到位,违法经营现象较多等问题。建议一是统筹楼宇经济发展整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楼宇经济发展的主管部门,研究出台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意见。二是完善综合楼宇配套服务,高起点打造中央商务区,并推进“楼宇社区”建设。三是加大楼宇综合监管力度,研究制定楼宇经济综合监管办法,规范商业综合体内经营租赁行为,引导无证无照经营企业以及办事机构规范办照。四是建立楼宇经济信息化平台,对入驻企业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建立反映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全方位参考依据,为企业经营提供交流平台。

 

关于加快我市全域旅游网建设的建议

——宋维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湖州市委会的发言

 

当前我市正积极推动以“产品+应用+平台+交通”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旅游,特别是市旅游投资发展集团于2016年启动建设湖州全域旅游网,实现旅游产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模式和旅游产业的大数据管理。但是,当前全域旅游网建设还存在资源整合难度较大、要素支撑亟需加强等困难。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成立全域智慧旅游推进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由市旅游集团作为实施主体,形成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增强要素支撑,加强政策创新、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撑,切实增强项目系统推动力。三是进一步深化项目实施,整合本市公共服务功能和现行卡种,使之向湖州市民卡发展,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同时,加强全域旅游网对外宣传,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关于进一步推进“两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邵梅委员代表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农业界别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还存在区域建设不平衡问题,三县明显好于本级,西部丘陵、山区好于东部水乡平原,市本级美丽乡村创建特色亮点、精品区块较少。建议一是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同时科学布局,整合要素,实现点、线、片、面相结合格局。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鼓励多元投入,整合支农资金,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三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继续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四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顺应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新趋势,做好整体策划、产品创意和模式创新,着力打造秀美田野与优美村庄融合的农村新景。

 

加大力度打造“农创空间”

推进更多返乡大学生参与现代农业

——刘姝姗委员代表共青团界别的发言

我市打造“农创空间”具备有利条件,城乡统筹发展较好为打造“农创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丽乡村建设也为农村创客提供了最佳的创业土壤。但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还存在配套政策有待完善、金融支持有待加强、投身意愿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一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推进众创空间的实施方案中加入对“农创空间”的相应政策条款,对目前正在试点的“农创空间”进行点对点培育扶持。二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针对“农创空间”开发适用度较高、门槛较低的贷款产品,搭建低成本、高效率、全要素的融资平台。三是提升青年投身意愿,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广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积极投身“青创农场”建设;通过加大校地对接力度,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主动返乡参与现代农业。

 

关于重视加强臭氧污染防治的建议

——邱俊委员代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发言

 

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对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显示,臭氧已取代PM2.5成为我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子。我市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强化臭氧污染防治势在必行。建议一是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统筹安排大气复合污染防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出臭氧污染治理举措,切实做到从上到下形成共识,从点到面齐抓共管。二是对我市臭氧浓度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跟踪研究,明确其主要污染源头和具体成因,科学制定臭氧污染防治方案,并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的减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合理布局监测体系,在市环保局设立统一的监测平台,在各县区设立中心监测站,实时监测全市臭氧浓度以及臭氧前体物质排放量的动态变化。四是切实加强源头管控,对我市重点地区涉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化纤、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倒逼污染严重的企业提升技术水平,逐步削减污染物浓度

 

主动谋划乘势而为  加快南太湖保护利用 

——李红委员代表民进湖州市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随着月亮酒店、龙之梦、蜜月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南太湖焕发了勃勃生机,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主体权责不够清晰、缺乏省级规划引领、参与国家规划不深等瓶颈制约,需要引起党委政府的进一步关注和推进。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快研究推进,南太湖滨湖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南太湖水域的统一保护和开发利用列入重要内容,专题研究该区域沿岸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利用,编制和修订专项规划。二是谋求省级支持,争取纳入规划,推动南太湖发展列入浙江省发展战略和长三角发展战略,以及在省级层面制定太湖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并争取由省政府出面,参与新一轮太湖岸线规划修编。三是加强整体管控,推动统筹共享,对太湖水域特色资源和生态敏感地区进行管控,强化跨地区、跨部门协作,建立滨湖区域一体化管理机制,提高滨湖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多管齐下聚力环境治理  补齐短板再创治水新篇

——张海燕委员代表农工党湖州市委会的发言

 

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我市水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提升,连续三年夺得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生态县(区)全覆盖的国家生态市。但是,目前我市水环境蓝藻污染不容乐观,支流水质有待改善,养殖污染尚存隐患,上游来水影响较大,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一是主动出击,切实加强内河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旧城区居民住宅小区阳台下水管路的改造,以及新建小区地下污水管网建设。二是各个击破,全面切断农村水质污染源头,重点开展散养畜禽废水治理和鱼塘废水综合治理,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维管护。三是提质增效,着力实施支流河道水质治理,加强河道疏浚与生态管理,全面打通村域内断头河流,并加快集镇镇区和中心村生活污水主管网和毛细管网建设。四是协调沟通,与杭州市协商建立市际交界断面上下游联合监测、联合巡查、数据共享的联动机制,为全面消灭Ⅳ类水监测断面提供保障。

关于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建议

——李会江委员代表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积极传承弘扬农业文化遗产,钱山漾遗址、太湖溇港、桑基鱼塘等成为我市促进文化事业和“三农”发展的亮丽名片。但是,当前我市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面临

农业文化遗产逐步,流失政府和社会各界缺乏重视,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到位等问题。建议一是建立机制,抓总体谋划,成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调小组,并研究出台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实施意见和具体的政策措施。二是摸清家底,抓信息库建设,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和资料库,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三是明确责任,抓文化传承,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下乡入村、调查走访,将濒临失传的传统农耕技术,通过口授、实地季节性农事耕种,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有效保存。四是开发利用,抓特色开发,把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实现在开发利用中传承和保护。

 

振兴湖剧“瑰宝”  让古老永远鲜活

——仰诚明委员代表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湖剧作为非遗名录中的重点抢救项目,市文化部门开展了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传承后继乏人、缺乏专业院团、剧目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建议一是研究恢复湖剧团,并建立湖剧振兴发展的刚性投入机制,为湖剧队伍稳定、剧目创作、传承基地建设等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挖掘创新湖剧曲目,对一批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保留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和深度挖掘,并向专业剧团购买一批高质量的完整剧本,无偿提供给基层表演团体使用,促进湖剧向基层推广。三是抓紧培养传承人,进一步加强湖剧传习所建设,通过人才引进、社会招聘等方式招收一批年轻的湖剧传承人。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继续推进湖剧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普及湖剧,并将湖剧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充分展示湖剧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市政协召开“最多跑一次”市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工作会议
下一篇: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两院”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