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湖州市委员会网站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要闻协商活动建言献策委员风采学习园地文史长廊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园地>>政协历程
 
 
毛主席与南水北调规划
日期:2020-03-24 浏览次数: 字号:[ ]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主席在“长江”舰上接见了我,并与我就长江流域规划作了长谈。其间,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我对他说,丹江口一带可能是最好的引水线路。毛主席立刻叮嘱我:“你回去以后立即派人察勘,一有资料就给我写信。”他那种恨不得立刻见到察勘成果的急切样子,像一股无形的巨大动力催促着我,那宏伟远景更是激励和吸引着我,我一回到机关就迅速地行动起来。


重新查勘丹江口水库坝址线

我站在南水北调这个新的高度,对过去已做的汉江流域规划工作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思考和审视。

汉江在历史上经常发生特大洪水灾害,1935年7月初的一次洪水,造成8万多人死亡。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立即把汉江作为防洪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重点之一。过去几年,我们对汉江流域规划本着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水资源的指导思想,找到了丹江口水库坝址方案,这个方案可以解决汉江防洪问题,预防1935年那种洪水灾害。但是由于丹江口水库的淹没面积太大,我们又在丹江口上游数十公里选定了一个高坝坝址,其防洪发电效益与丹江口一样,而淹没损失却可能减少一半。出于这种考虑,我们还准备对两个坝址作最后的比较,再作确定。

现在,由于毛主席的提醒,我惊奇地发现,丹江口水利枢纽不仅是较理想的汉江防洪工程方案,同时也可能成为南水北调设想中的关键工程。于是,我立即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察勘队伍,重新察勘丹江口水库坝址线,并寻找其他具有研究价值的引水线路。

在认真察勘了有研究价值的引水线路,加上其他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终于找到了最有利于选择引水水库坝址线的理想河段,并与我向毛主席汇报时提出的设想相符合,即丹江口河段是最好的引水线路,而由此向华北引水的运河线路更是意外符合要求。因而,我们迅速确定了丹江口工程方案。

由于赋予了丹江口坝址以南水北调的伟大使命,使修建丹江口水库的实际意义得到了巨大的丰富与扩展。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汉江的防洪规划与南水北调的宏图已在丹江口水利枢纽中得到高度统一和密切结合。


意外的收获

在规划设计工作中,经过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证明,从丹江口最低水位沿着京广铁路直至北京的运河线路,从坡降到水头都非常理想。更加凑巧的是,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人在这个分水岭上凿出一条人工运河,这条河恰恰在我们规划中的引水线路上。这证明古人就有过类似设想,而且测量准确,开挖深度与我们设计标准基本相符。这个意外发现使我们原估计的工作量又进一步减少。

我把这个意外的收获给毛主席写了许多信,一一作了详细汇报。据我所知,毛主席基本上都亲自阅过了,他得知引水线路找到了,非常高兴。

1958年南宁会议期间,我听说毛主席追问陈伯达:“为什么把林一山给我的信丢了一封?”据说陈伯达紧张了一阵。我当时只知道这件事,却想不起毛主席没有看到的是哪一封信。


毛主席:引白龙江、嘉陵江上游水到汉江,经汉江再向华北引水

在研究南水北调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嘉陵江干流上游的西汉水在地质年代不太久远以前,曾经就是汉江河源,后来经过嘉陵江上游的巴山南侧河源的溯源侵蚀,经过不断的切割,袭夺了汉江上游,变成嘉陵江的河源,所以嘉陵江干流的上游河段名称叫西汉水。

根据1954年我对汉江河源的察勘,发现河源河床开阔,从地貌学来讲,与一般分水岭河源不相同,这与后来发现西汉水本是汉江河源的情况很相符,证实了这种袭夺理论。因而,把嘉陵江上游的水引到汉江,就具备了向北引水的可能。

由于发现白龙江、嘉陵江上游可以通过汉江引水到华北,因此在丹江口二期工程完成以后,丹江口年平均调蓄水量可达380多亿立方米,如果再加上白龙江、嘉陵江上游可以引入汉江的水量约100余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年总水量就可达约5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年平均入海水量,也就是说,我们有足够的水量可以利用丹江口水库调往北方了。

我把发现嘉陵江上游原来是汉江河源的情况和白龙江通过嘉陵江上游引入汉江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主席在讲话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引白龙江、嘉陵江上游的水到汉江,经过汉江再向华北引水。这句话证明毛主席看了我的信。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由于南水北调引水线路规划方案合理,且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初步设计工作也已完成,所以在毛主席主持的成都会议的决议中虽然主要是关于三峡工程的决议,但是该文件中还专门写了一段有关汉江丹江口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可以开工的文字。
紧接成都会议之后,周总理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一个会议,决定丹江口工程立即作开工筹备工作,由王任重同志代表中央主持这项工作,由“长办”负责设计,湖北省政府负责施工。

为了解决库区淹没问题,经过对丹江口多年移民实践的反复研究,我们终于在70年代成功地总结出一套水库淹没区合理的移民安置方案,这就是“就地后靠”的土地垦殖规划方案。

我们称之为“移民工程”,纠正了过去几乎普遍推行的一种错误移民方案,即开发山区却把居民向平原迁移,打乱了淹没区居民原有的社会关系,使移民受尽了流离他乡的苦头,而我们所找到的移民工程方案,不仅对丹江口水利工程,而且对全国各个水利工程的移民问题都具有普遍意义。

在丹江口工程的兴建过程中,遇到许多阻力和困难,但经过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尤其

该工程综合效益很大,周总理将它确定为我国五利(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俱全的水利工程代表,并制作模型出国展览宣传。


利用地形规律选择引水线路

由于发现了汉江上游的袭夺现象,使得从白龙江、西汉水向东引水变成可能。经过进一步仔细考察研究,我们又发现长江上游流域境内的地形规律: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降雨量分布越是向东南水量越大。这一重要发现,使我的思路由朦胧而变得清晰起来。我想到可以利用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规律来选择引水线路。

根据这一设想,我从1972年开始,组织并参加了四次察勘巴颜喀拉山分水岭的活动。1989年夏,我在第四次察勘中,基本弄清了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的几条运河线路,利用西高东低的有利地形和该地区水量和降雨量由西而东逐步增加的规律,引水线路沿巴颜喀拉山南侧等高线越是向东延伸地形越有利,引水量越大。

由于有国家计委支持,四川省水利厅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他们对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各支流源头可以兴建的引水水库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分析和引水量的观测工作,因而这个引水方案从规划工作说应该是合理的。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把从长江上游的自流引水量由原来的200亿立方米扩大到500多亿立方米,这对于开发大西北大面积干旱沙漠平原,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战略意义。

我们这一认识的逐步发展,是由于受到毛主席谈话的启发。毛主席的问话使我在从长江上游绕过巴颜喀拉山脉向黄河引水的方案研究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我们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形规律提前完成了初期准备工作。

 

上一篇:澳门回归20周年丨澳门回归庆典那一夜
下一篇:五六十年代的全国政协双周座谈会
 
版权所有 @2008-20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州市委员会
电话:0572-2398538 2398518 地址:湖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 邮编:313000
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举报邮箱:zhuzxjjz@sina.com 举报电话:0572-2398529
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